绘就发展蓝图 力推转型升级
临汾新闻网讯 制度改革持续深入、科技创新亮点凸显、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5年来,我市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日臻完善,民营企业发展持续向好,翻开制度改革新篇章;5年来,我市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整合升级,创新驱动战略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号角嘹亮;5年来,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积极搭建大平台,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我市对外开放更进一步。
自市第三次党代会迄今,我市解放思想、求新图变,突破藩篱主动作为,改革开放呈现出新气象: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成效,审批制度改革迈出重大步伐,煤炭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科技创新取得实效,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我市砥砺前行,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站在了转型发展的新起点。
翻开制度改革新篇章
2015年7月30日,“2015年中期(临汾)煤炭交易会”在我市隆重开幕。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国190家煤炭供需企业齐聚临汾,供需双方自主洽谈、自由交易,牵手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我市在推动“革命兴煤”之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同时,结合“互联网+”和煤炭大宗商品特点,融合B2B+O2O电商模式,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最新推出的第三方现货电子商务平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可以为交易商提供煤炭买卖、交收、结算服务。煤炭电商化,成为煤炭交易支付改革的一大亮点,更为临汾煤炭企业架起了通向市场的桥梁,提升了拓展市场的能力。
这5年,我市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近年来,随着临汾煤炭企业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企业模式的建立,全市129座煤矿全部实现了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开采。尽管我市煤炭资源丰富,主焦煤优势突出,先天禀赋超群,然而随着煤炭的需求增速开始放缓,导致煤炭销售不畅、库存高企、效益下滑,临汾煤炭生产企业面临大面积亏损的严峻考验。面对“量价齐跌,寒冬持续”的市场境况,市委、市政府逆势而上,积极作为,带头为煤炭经济寻找出路,煤炭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清理规范涉煤收费项目,推进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实施煤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撤销煤焦站点,煤炭企业负担大幅减轻,为我市煤炭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这5年,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从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推行阳光作业、全程公开审批服务行为、扎实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等方面加大力度,按照应入必入、应进必进和集中规范的要求,积极做好政务服务中心入驻运行有关工作。同时,从围绕问题、发动群众、融入业务、借助科技等方面入手,努力确保政务服务中心成为阳光普照、权力运行的净土。5年来,我市在一些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阶段性进展。落实承接国家和省取消、下放、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290项,行政审批时限压缩了三分之二。编制了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新建了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市长热线”,我市市政建设呈现出新面貌。
这5年,我市大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小微企业达到11.6万户,民营经济投资占到全市投资总量的61.4%。金融创新步伐加快,全方位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不断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我市,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全市有143家企业在山西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澳坤生物、益通股份、三水能源、光宇股份、普泰股份5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实现了我市地方企业上市“零的突破”。
吹响技术创新新号角
今年7月11日,市委、市政府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进行专项奖励,山西风雷钻具有限公司、山西奥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共获奖金130万元,而这只是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家、民营科技型企业114家、企业技术中心72家、有效发明专利373件。山西光宇半导体照明有限公司在大功率LED高效、绿色照明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获得46项国家发明专利,连续5年进入中国LED照明企业25强,产品出口78个国家和地区。山西东方恒略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在清华大学专家组指导下,建立国家级“精密铸造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国内顶端耐磨、抗磨材料产业基地,300多种新产品销往日本、德国多家世界知名企业。
传统企业的发展有了新进展。铸造业是临汾传统优势产业,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铸造企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家,铸件产能占到全省1/4。我市全力打造中西部精密铸造生产基地,抢占产业转型升级先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北京(山西)好利阀门生产基地与北京数码大方强强联合,成立数码好利,打造云制造,生产的270D/271D系列蝶阀、240D(B)防结露蝶阀等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进入北京鸟巢、神舟五号发射场、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等国家重点工程。华翔集团是全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铸造产业示范企业,斩获“中国绿色铸造企业”“优质铸件金奖”等16项奖牌,主要客户有丹佛斯、恩布拉科、丰田等世界500强企业,白色家电零部件市场份额占到全球17%,行业排名全球第一。6月14日,临汾市举行铸造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启动仪式暨铸造联盟成立大会,叫响“临汾铸造”品牌,开始面向世界承接订单。
高新技术产业捷报频传。浮山县广和精密制造有限公司5名博士,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定影膜及定影组件制造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惠普公司在全球唯一认证的定影膜和定影器供应商。大宁县农家子弟贺振辉在上海一家高科技电子元件制造企业打工时获得7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其中CPU导针专利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成本降低40%。
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5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京津冀、环渤海发展,加强与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十二五”期间,多次多形式举办或参与招商引资推介会,累计实际利用外资5.3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进出口结构继续优化,精密铸件及机电产品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
2013年山西临汾·长三角地区(上海)招商引资推介会我市共签署4个框架协议,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210.5亿元;2015年山西·临汾帝尧古都文化旅游节举办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我市签约项目总投资达107.7亿元;2015山西临汾(广州)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5个,总签约金额103亿元;2015山西临汾(广州)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5个,总签约金额103亿元;为期3天的2015年中期(临汾)煤炭交易会,累计挂单87笔,挂单总量2100万吨,意向成交41笔合同,意向成交量合计1283.5万吨,意向成交金额合计56.665亿元;今年我市“华夏之根文明之旅”尧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成果丰硕,签约项目11个,总投资达175.06亿元……
除了传统项目发展势头迅猛,旅游业也积极寻求突破,我市所有国有旅游资源、产品的经营权向社会资本开放,推动旅游业持续发力,提质升级。2011年10月,吉县与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签订7.8亿元开发人祖山景区;2012年9月,尧都区与大图置业有限公司签订17.3亿元的仙洞沟旅游开发协议;2012年12月,襄汾县与惠州市中惠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丁村、陶寺、汾城古镇、龙澍峪和双龙湖温泉度假村五大旅游项目开发合同,总投资21.9亿元;2015年5月,由北京兆通置地集团注入资金100亿元、国信集团将配套资金20亿元共同打造以黄河壶口瀑布为龙头的大黄河旅游产品,已达成初步意向……
一个个令人欣喜的项目,一组组让人振奋的数据,是我市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成果。近年来,我市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产业招商为抓手,瞄准重点地区,紧盯目标企业,借助商会、协会力量,明确招商活动主题,创新招商引资模式,融入现代招商理念,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过去的五年,是临汾人民阔步前进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五年。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将继续开创经济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记者 安月琦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