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推进“六新”发展,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倾力助企业,加力补短板,大力促改革,全市经济稳步复苏、稳定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展现出韧性强、潜力足的鲜明特征,为全市经济可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稳步回暖的基础在巩固。一是工业经济稳步复苏,制造业拉动作用明显。1-7月,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7%,在上半年扭负为正的基础上持续回升0.5个百分点,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稳步增长。1-7月,我市制造业占增加值的比重达30%,较同期提升1.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4%,为三大门类中回升幅度最大的行业板块,有力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7个百分点。从先行指标看,工业用电平稳增长。1-7月,我市工业用电与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匹配,对全市工业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投资增速逐月加快,向好势头充分显现。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9.9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呈现出连续3个月好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发展态势。一产、三产投资快速增长。1-7月,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1.6倍。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42.3亿元,同比增长19.8%。基础设施投资高速增长。1-7月,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完成60.0亿元,同比增长59.4%,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0.3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三是市场销售逐步好转,城乡消费同步改善。1-7月,我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1亿元,同比下降12.9%,较上半年收窄1.8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入降幅收窄,金融市场运行平稳。1-7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6.1亿元,同比下降12.3%。截至7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935.1亿元,比年初增加226.5亿元、增长8.4%;各项贷款余额1787.9亿元,比年初增加138.6亿元、增长8.4%。五是各项政策持续见效,就业形势基本稳定。1-7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1055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6.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6187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0.4%;7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控制在4.5%目标以内。
经济恢复增长的动力在增强。一是新动能持续恢复。在经济持续恢复中,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从工业看,1-7月,我市装备制造业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12.5%,较上半年回升2.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0%,较上半年回升2.8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9%。从投资看,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1-7月,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完成4.8亿元,同比增长6.8%,较上年同期提高32.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完成1.2亿元,增长1.9倍。二是新企业有力拉动。今年以来,全市共有81户工业企业新增入库,1-7月,实现工业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56.6%,拉动工业增长1.7个百分点。三是新项目稳步提速。随着项目落地开工持续发力,我市施工个数不断增加。1-7月,全市施工项目847个(含房地产),同比增长31.7%。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52个,同比增长39.1%。
经济持续向好的局面在形成。一是主导行业回暖态势趋好。1-7月,全市占比达89.9%的煤焦冶电四大支柱产业同比增长0.1%,较上半年回升0.5个百分点。其中,钢铁行业表现抢眼。1-7月,全市钢铁业同比增长12.2%,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二是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改善。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0.8亿元,同比下降2.9%;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0.9亿元,同比下降39.7%。三是刚需型消费实现快速回补。商品消费中,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刚需型消费实现较快回升。(游琴)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