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蔺涛,你便走进了一个儒释道三教合一融融泄泄的世界。
走进蔺涛,你便走进了一所五彩斑斓的绚丽的艺术殿堂。
和颜善目,文质彬彬;谦虚低调,气质儒雅;身负盛名,大智若愚;敏于思而健于行,却又拙于言表。
有人说他是生活上的强者,有人说他是事业中的狂人。
看似憨厚拙朴,却是荣誉等身: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
中共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被山西省总工会授予“传统工艺(手艺)大师创新工作室”;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协会副理事长、山西省陶艺家协会副会长;
山西省人大代表、运城市政协委员、新绛县政协常委;
......
一路走来,一路艰辛,一路辉煌。
正是他,几经岁月磨砺,使我国四大名砚——“绛州澄泥砚”穿越千年风云华光,如浴如洗,圣洁而高贵的矗立于文明的殿堂,宁静而温婉。
“绛州澄泥砚”携着绛州的古韵、汾河的积淀、历史的烟云,跨越时空,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驰名品牌,成为代表河东、代表三晋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使者。
中国砚台行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独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度蝉联中国文房四宝行业最高奖项——“国之宝”称号;
五度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四度蝉联“中华民族艺术珍品”。
走进蔺涛,你便走进了一种生命哲理的沉思。
挖掘追寻
1986年,年仅18岁的蔺涛中师毕业,分配到县城负有名气的西街小学任教美术课。专业对口,发挥所长,颇有“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归,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的风采。恰此时,其父蔺永茂正踌躇满怀,埋头于研制绛州澄泥砚的复苏工程。父亲深感势单力薄,决定让蔺涛同他联手攻关。
失传300余年,一无资金,二无资料,三无样品,复苏澄泥砚谈何容易?蔺涛惊诧了!然而,说起复苏计划,父亲是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他说自己是书画家、博物馆馆长、又是绛州人,国宝复苏不仅是自己的夙愿,更是一项历史使命。蔺涛为其父的那种自信、豪迈所折服。从此,父子双双全力以赴,开始了研制绛州澄泥砚的艰难历程。
他们冒着酷暑严寒,攀崖下河;摸索烧制工艺,博览群书,拜师访友。广泛涉猎外围知识,融物理、化学、雕塑、文学、书法、绘画于一炉。为了采到最佳泥土,跋涉急流险滩,几次命悬一线;在焙烧中夜以继日,烟熏火燎,连眉毛也曾被火一烧而光;最可怕的是窑崩,顷刻间砖土飞扬,一切化为乌有。他们坚持着,不敢有丝毫懈怠。
三千多个日日夜夜,发愤忘食,锲而不舍,义无反顾。
父子俩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勇气,独守心中的理想与责任。
一九九一年丹桂飘香的日子,他们试制成功了!尽管当时只存三块成品,但它却凝聚着蔺氏父子两代人的汗水与心血。浴火重生,澄泥涅磐,蔺氏父子相拥而泣!
天地大观澄泥砚,今古无多父子兵。
2006年8月,蔺涛与父亲双双荣获“首届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蔺涛成为本届最年轻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2009年7月18日,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颁证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蔺涛与父亲双双荣膺“首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
执著坚持
绛州澄泥砚,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自唐代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史上和当代国内国际文化产品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绛县古属绛州,地处山西西南部,自北而南纵贯山西的汾河在绛州区域折向西流,河面渐阔,水流变缓,河泥易于沉淀,其中含有钾、铁、铜、镁、铅等数十种元素,河泥得太岳、吕梁两山之灵气,孕汾水之丰腴,加工成砚,质坚如石,色彩瑰丽,生津润墨,叩之若金,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惜乎明末清初失传,乾隆皇帝喜好澄泥砚,特派砚工取泥于绛州,制作于江苏,均未能如愿。
制砚技艺,是一个将诗、文、史、书、画、篆集萃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只有将文史家的史诗与人物、美术家的设计灵感与工艺师的精到技艺高度融合,知行合一,方能创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
为探索制作技艺,蔺涛拜能者为师,向显达学习,到各地取经,他的脚步踏遍了全国所有的砚台产地。功夫在砚外,作为青年制砚家,他充分吸取陶艺现代雕塑造型的手段和技巧,发挥文史绘画、雕塑特长,刀法精湛,尽情表达古老传统的工艺和时代特色,使每一块砚都引人入胜,具有摄人魂魄的美感和视觉效应。作为大师,他以古代“官窑”制法做砚,一次次修改砚稿,一次次造型雕刻,为烧出一件好的作品,他经常守在窑炉边,通宵达旦。不满意的作品,他亲自一个个砸毁,决不让流入民间......
一方泥砚,将诸多文化景观和人文名流孕育在方圆之间。
一方砚就象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美文,给人以无限遐想。
绛州澄泥砚形状各异,有圆形、长方形、龟形、钟形、海螺形等百余种;大的半米见方,小的形如拳头;重者十斤以上,轻者仅几两;砚体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绚丽色彩;设计理念与主题或取材于地域特色和历史人物:如桐叶封晋砚、平遥古城砚、舜吟南风砚、精忠报国砚、关公夜读春秋砚等。或以祈福纳祥为内容:如福寿砚、寿比南山砚、子孙万代砚、云海腾蛟砚、海天浴日砚等等。
澄泥名砚俏神州。
家国情怀
大师之大,大在学术,大在德行,更大在精神。
而精神之内核,或以“家国情怀”概括最为贴切。
作为艺术大师 ,蔺涛在澄泥砚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从开始带徒传艺至今,他教过的徒弟已达数百人。作为省人大代表,他提出了“非遗技艺进校园”等建议,目前“非遗进课堂”已蔚然成风。他的企业,已是多所院校的实习培训基地。他把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留给社会,传授给他的学生,希望他们更好地传承这份文化遗产。他的一名徒弟已是“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三名徒弟成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
“艺术当歌时代,艺术应该更好地服务于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这是蔺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正是蔺涛作为一名大师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
“奥运砚”、“东方之冠砚”、“和谐砚”、“和平砚”、“精忠报国砚”等等极富时代特色的砚台,主题鲜明,制作精美。一经问世便得到收藏界的认可,成为“特色礼品”。
2009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他设计制作出“祖国万岁砚”。
“荷塘溶月色、丹心系清华”。2011年3月,北京、台湾两岸清华百年校庆,两百方“荷塘月色绛州澄泥砚”分别在北京清华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隆重展出,小小的砚台架起了沟通两岸文化交流的友谊桥梁。
2011年7月,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他和端砚、歙砚、洮砚等9名国家级大师合作推出“四大名砚--中山砚”。
201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红色革命圣地“系列绛州澄泥砚包含着蔺涛大师对革命先烈的无限缅怀、对共产党的无限深情,捐赠于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等。
2013年3月,“关帝读春秋砚”跨越历史时空、跨越海峡两岸,凝聚着世界华人的浓浓亲情,赴台参加“关帝圣像赴台巡游”大型文化交流活动。
2015年7月,以“同护和平”为主题的22方“抗战系列绛州澄泥砚”问世,让人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并以此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20余家国家级展馆予以珍藏。
2016年,蔺涛设计制作出山西历史文明“三个一”主题砚,将具有“古中国”标识的历史遗存元素雕刻于尺寸之间。
2016年,为响应中央反腐倡廉的指示,蔺涛查阅历史文献,研究挖掘中国优秀廉政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典故,设计出30余方“绛州澄泥砚•廉政教育套砚”作品,它的问世将使全社会及领导干部充分了解和认识优秀的廉政文化,从中汲取养分,提振精神,重塑干部新形象,真正实现弊革风清。
古中国系列、回望血脉源头系列等绛州澄泥砚作品,蔺涛想做的太多太多......
专注于事业,以达自我圆满;却不忘民生之疾苦、国家之兴衰,将情怀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大国情怀”,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国之匠”、“大国之师”!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愿我们的艺术家都能以精湛技艺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振兴国家使命。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