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连翘茶香飘万家

2020-04-16 10:27: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村民申淑琴正在采摘连翘叶

  临汾新闻网讯 4月12日,安泽县冀氏镇马寨村的张天柱家热闹极了。孙儿在院里跑、跳、喊:“爷爷在山里寻来羊肚菌。”站在一旁的张天柱双手抱怀、气定神闲地说:“这不算啥!再过半个月,爷爷采收连翘叶给公司做茶,活儿轻挣钱还多。”

  啥,采野生连翘叶能赚钱?连翘属中药,连翘叶能做茶吗?要“靠山吃山”依托生态资源谋产业,这些疑问必须破解,镇上的陈留明先行先试,决定发展连翘茶。5年下来,他把连翘茶做得蒸蒸日上,还牵头在当地创办禾清源发展有限公司和千亩连翘产业基地,带领周边村民和贫困户走向脱贫路。

  “有了身份证” 机会来了

  连翘产业在安泽县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境内野生连翘面积达150万亩,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连翘生长。

  想在“药茶”领域做出名堂,陈留明坐屋里抱着脑袋想还真想不出来。他得深入大山干干、看看。一次性找准路子,万一路不通,赶紧改、赶紧换。

  要开工做茶,第一个问题得解决,让连翘有做茶的“身份”,他是咋办的?

  要入口的东西,容不得一丝马虎。2017年初,陈留明开始定时定点,连续5个月,前往7个乡镇21处采样点,每处采集2公斤的连翘叶,根据需要对叶子进行晾干、保鲜、炒制等处理,完成一系列“规定动作”,他还得在第一时间送往省级相关单位进行取样化验。

  那阵子是真苦、真累!可陈留明却异常兴奋。只要连翘叶有了“身份”,能生产茶,县里的老百姓都能尝到甜头。

  2018年7月12日,陈留明喜极而泣。他双手捧着《食品生产许可证》跑着拿给厂里的制茶师曹云峰看,嘴里重复着:“老曹,咱的连翘能做茶、能做茶!有了名分,咱就能正大光明地拉闸开工!”

  “把叶捧回家” 日子富了

  有了能人花心思、花时间,一步一个脚印试着干,找准发展“连翘茶”这条路。紧接着,村民张天柱也做起了“连翘茶”。60岁的张天柱是马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大半辈子过去了,他一直守着家里的几十亩山地过活。看天吃饭、在地里“刨食”养家糊口不容易。地里不忙了,他就上山挖草药、寻羊肚菌。但这得碰运气,有时出了蛮力还是一无所获。

  2019年,张天柱也迎来“收益的春天”。自知道了连翘叶能做茶,张天柱就来了精神,原先漫山的连翘花只是单纯好看,如今不一样了,他瞅着连翘黄花似“黄金”。

  “采连翘叶有标准,不能蛮干更不能投机取巧胡干。只有咱认真采叶,采好叶,公司才能做出好茶,老百姓的好生活才有盼头。”张天柱是这么说的也这么干的,2019年从5月到9月,他靠采连翘叶收入了近2万元。

  这不,张天柱家的日子有了大起色。其他村民也动了心,争着跟他学经验,一起加入公司做采摘。

  “把药变成茶” 产业兴了

  试产成本不小,转型中的经验也很宝贵。陈留明没有忘记身边的贫困群众。他通过“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加快构建种植、采摘、加工、销售药茶产业链,让药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现在陈留明对药茶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就在今年3月,在省级层面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山西药茶”区域公用品牌应运而生。这一举措让“山西药茶”成为“晋”字号农业的新名片,也循序释放出特色农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如今,安泽县开启特色农业升级提档新征程,以“生态立县”,把连翘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连翘花”上做延伸,在“连翘叶”上求突破,在“连翘果”上深挖掘,通过连翘产业全链条发展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话及未来,如何增强药茶的市场辨识度,提高核心竞争力。陈留明说:“先要强品质、树品牌、展亮点。然后公司在连翘茶的研发上,通过不同试验,将茶叶细分为绿茶、红茶、黑茶。测定它们的连翘脂苷、连翘苷、氨基酸、矿物质、纤维素等含量后,营养价值、保健功效等被发掘出来,产品在市场中的唯一性体现出来,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据悉,2019年5月,该公司生产的连翘茶产品成为“一带一路”非中文化交流活动指定用茶。

  在安泽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陈留明从一杯连翘茶出发,明确了地理特色标志,强化了生产标准、食品安全标准,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药茶独特的功能性,全力带动群众脱贫增收奔小康。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