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九秩老人赵文台:教化民风 启迪后学

2021-11-05 09:34: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秋染万物,天高云淡。

  10月24日,翼城县飞翔时代饭店里,书香氤氲,热潮涌动,文台书法展及《文台书法选》发行会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当一摞摞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文台书法选》带着对家乡人民的浓浓深情和对下一代的拳拳爱心赠送给翼城中学、翼城图书馆等单位时,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赠书的是一位耄耋皓发、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就是被誉为翼城文坛泰斗的赵文台。他1932年出生于翼城县南唐乡晓史村,1953年毕业于临汾师范,曾参加过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研讨学习,自此与文学结缘,现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山西戏剧家协会会员、山西民间文艺研究协会会员、南唐乡老年书画协会会长。他的处女作诗歌《凯旋茶》被载入《中国诗人大辞典》;小说《争分夺秒》载入临汾地区十年大庆汇编《礼花》一书;他创作的大型古装戏剧本《借纱帽》获山西省首届剧本“收获奖”;大型现代戏剧本《家风》获山西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铜奖,翼城县琴剧团37年演出4000余场,场场爆满,久演不衰;由他执笔、与他人合作的电视剧《家事村事》被山西电视台拍摄成电视剧,深受观众喜爱;他书写的草书《中国风》被山西电视台作为栏目片头长期采用……

  苍龙行暮雨,老树着新花。时间回溯到三十年前,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余年的赵文台老人退休了。本应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他却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入到乡村民风教化工作中。看着许多乡亲沉湎于麻将桌、赌桌,他很是担忧,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他认为关键是农村文化生活落后、村民精神空虚造成的。变穷先变心,为使乡亲们劳动之余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他想出一个诗书教化的办法。他在晓史村创办了山西省首个农村新田园诗书画协会,村民不会写诗,他亲自教、亲自改,并把村里板报利用起来,发表村民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学爱好。他经常组织村民开展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咏诗会、赛诗会,促使晓史村人人争当诗人、个个争当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除此之外,他把黑板报建成激浊扬清、弘扬正气的主阵地,全村哪个人做了好事,黑板报上马上表扬,哪个人赌博、不孝顺,黑板报上马上批评。此举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使全村正气充盈、风清气正。晓史村2008年被山西省诗词协会命名为全省唯一的“全省诗词之村”,农民诗人达百人,诗书文化蔚然成风。

  力尽不觉苦,甘为孺子牛。晓史村诗书教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之后,赵文台进一步推广诗书教化模式,带动全乡其他村成立起16个新田园诗书画分会,并亲自担任南唐乡老年书画协会会长,把自己积累了几十年的书画创作技巧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书画爱好者。他积极组织村民参加书画展览活动,还联系市委老干部局为村民出版画集,使南唐乡成为远近闻名的书画之乡。从书画协会成立至今,他们已举办各类展览活动近30多次,培养书画人才近300人。书画爱好者们通过书写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宣传家乡的人和事,表达对党对国家和对家乡的热爱与祝福。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赵文台老人表示,余生他将继续以笔为枪,讴歌先进,鞭挞丑恶,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为乡村振兴和关心下一代贡献力量。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