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要罚款吗?”这是最近市民都在热议的话题,6月1日起,全省公共场所禁止随地吐痰,违者将面临最高500元的罚款。看似事儿不大,但小细节关乎大环境,能够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随地吐痰“顽疾”由来已久,楼道、小区、街道甚至许多公共封闭空间内,伴着“咳咳”的声音和不雅的动作,公共场所一“吐”为快的不文明行为既破坏公共卫生、影响市容市貌,更危害他人健康。5月15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山西省禁止公共场所随地吐痰的规定》,这是全国首部专门聚焦治理公共场所随地吐痰问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禁止随地吐痰上升到法规层面,约束公民的不文明行为,促进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带来的示范意义深远。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从小事儿、小细节抓起,套上法规的“紧箍”,向不文明的恶习、陋习“开刀”,让随地吐痰者受到处罚、感到愧疚、接受教育,以“硬制度”促进文明习惯“软着陆”。
人民城市人民建。做城市文明人,我们每位公民都应该行动起来,从不随地吐痰、不乱吐口香糖等细节开始,改变举止行为,加强自律意识,养成文明、科学、卫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共建文明、宜居、和谐的美丽家园。(高峰)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