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这个项目的设计是美在眼里、趣在心里。如果来这里游玩的市民能发现它的美,体会到置身其中的乐趣,那么它的存在就有了意义和价值。”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已经收尾的市区滨河东路东辅道带状绿地及人行道改造工程一标段,畏寒的石楠树“穿”上了保暖外衣,四季常绿的大叶女贞、雪松等植物给园区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滨河东路东辅道带状绿地及人行道改造工程是我市“20+3”重点城建项目之一,北起河汾路,南至迎宾大道,全长4585米,分三个标段进行施工。一标段位于项目北端,从河汾路至彩虹桥路段,全长近2000米,占整个项目工程量一半。
昔日,这里垃圾遍地、杂草丛生。不到一年时间,它的变化大到让人惊叹,银杏广场、条石广场、君临天下凉亭……18处景观,处处有不同,处处有惊喜。如今,这里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项目园区,沿着呈S型逶迤向前的橙色压花主路一路走一路看,听着项目负责人王鑫的讲解,记者对园区的整体面貌逐渐清晰立体起来。“项目建设的初衷首先是要给人以美的享受,园区内有60多种植物,其中就有接近百岁的皂角、冬天不落叶的大叶女贞、高大威猛的巨人国槐、15米高的雪松等。5处小广场分别按运动健身、休憩娱乐、消防安全等功能划分,市民来这里走一走、品一品、乐一乐,挺好。”
从一标段最北段起,到银杏广场的300米是一处以消防为主题的景观,里面有憨态可掬的消防员卡通小人、浅显易懂的消防知识,就连指示牌、垃圾桶都是可爱的消防车造型。王鑫告诉记者,园区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消防安全因素:“园区内有多处廊架景观,但没有一处廊架架在压花路上方,而是在路的两侧,知道为什么吗?”见记者答不上来,王鑫作了解答,“廊架有宽度和高度限制,花草树木众多,万一遇到紧急情况,消防车辆根本无法快速通过,此时再用心的设计、再漂亮的景观就都变成了安全障碍。”
提到廊架就不得不说说设计师的精心构思,每处廊架不仅造型各异,就连廊架下面铺设石砖的颜色、形状、材质都有区别,“廊架是供游客休息用的,大家走累了可以在这里歇歇脚。我们希望休息区域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受,而不是千篇一律。”
银杏广场是一标段最大的一处广场,广场两旁各种了38棵银杏树。夏天,市民可以在树荫笼罩的廊架下休息乘凉。到了秋天,广场被一片金黄围绕,银杏树下还会开满蓝色的小花,煞是好看。
在一标段C区,有两处别样的设计:压花路的东侧有两个字母“l、f”,临汾的首字母缩写,但无论站在哪个角度看,总有一个字母是反的。在王鑫的提示下,记者打开手机相机的自拍模式,正确的字母立即呈现在手机里,“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给市民增添一点游玩的小乐趣。”而在路的西侧有一些长短高低宽窄各不相同的供游客休息的米白色条石,记者仔细一数,正好是十根。“为什么是十根?”记者好奇发问。王鑫笑着回答:“十根条石,寓意十全十美呀。”记者越来越体味到了项目“美在眼里、趣在心里”的含义。
采访中,一阵歌声越来越近。记者循着歌声走近,在一标段B区一处凉亭下,家住向阳西路的市民张爱国,正和着自带音响设备里的伴奏专注地练歌。“我退休后的爱好就是唱歌,我们一些退休人员还自发组织了老年唱歌艺术团,大家平常在一块唱唱歌,老有所乐,挺好。”张爱国告诉记者,以前小游园没有建成时,每天练歌都要跑到汾河公园去。从项目开始建设起,他亲眼看着这里从一片荒地变成现在的游园,“天气暖和的时候这里人可不少,打太极的、跳舞的、下棋的、唱戏的,热闹极了,等春暖花开时会更好看呢!”
“刚入冬那会,我看到园区里的植被以及水管、垃圾桶、指示牌等设施被人为破坏了,希望广大游客能爱护公共设施和花草树木,共同为临汾的城市建设出一份力。”王鑫期待,新的一年,有景色、有内涵、有乐趣的滨河东路东辅道带状绿地及人行道改造工程,能带给市民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