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
注定了不平静
来势汹汹的疫情
搅扰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虎视眈眈着群众的生命安全
这个春节
终将留存记忆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
让我们记住了那些逆向而行的人
他们是守护生命的白衣“战士”
他们也是义无反顾的时代英雄!
“上前线,就意味着冒险,就意味着战斗。我是一名白衣天使,更是一名医疗战线的战士!”写下这段文字的是临汾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杨静,字里行间透着令人动容的无畏和坚毅。
1月29日,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连线采访了在湖北省仙桃市驻地酒店休整的杨静。作为山西援鄂医疗队137名医护人员中的一员,她将于1月30日进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开始援助工作。
事实上,杨静是临汾市中心医院第一个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的,而事先她并没有与家人沟通。“主要是怕他们不让报。”杨静的“怕”不是没有道理,一双儿女大的不过11岁,小的才4岁,公公、婆婆都已上了年纪,尤其婆婆年前还因肺栓塞住过院,她走了,爱人一个人能照顾得来吗?再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爱人极有可能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而阻止。自1月23日报名后的两天里,杨静都在思索着如何说服家人。
1月25日,大年初一,还没下白班的杨静接到了市卫健委打来的电话,告知她近两天要上前线。“下班的路上,我心想这下瞒不住了,就打算初二时跟他们坦白。谁知到了晚上9点多,又接到通知说是第二天就要出发。”时间迫近,“心事重重”的杨静晚饭没有吃好,她终于鼓起勇气说:“我要去武汉!”闻听此言,正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热烈讨论着疫情危险性的爱人和公公、婆婆都愣住了,继而是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老公说‘不是不你让去,你应该提前跟我们商量一下吧。’听这话,我知道他是同意我去的。”杨静说,当天晚上爱人还帮她收拾了行李。
那一夜,杨静彻夜未眠。自从2006年参加工作、2009年在临汾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至今,她用瘦弱的肩膀承担着临床护理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召唤。身为一名医务人员,正是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理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杨静对记者说。
(1月26日,杨静参加临汾市援助医疗队出征仪式。)
1月26日,大年初二,本是传统年俗中回娘家的日子,杨静却和战友一大早就踏上了医疗援鄂的征程……
当晚8时40分许,山西援鄂医疗队乘专机飞抵武汉天河机场,随即连夜分赴仙桃、天门、潜江三地。
翌日凌晨2时许,杨静与其他54名医疗队员抵达仙桃市。
身在陌生的城市,面对气候的变化、环境的生疏、语言的差异……杨静一边用最短的时间克服着诸多困难,一边迅速调整工作状态,全神贯注地参加培训。
经过一天的适应和磨合,1月28日11时,55名全副武装的山西援鄂医疗队队员集结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我们是山西援鄂医疗队,请省委放心,请山西人民放心,湖北加油!”通过视频连线,队员们聆听了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对医疗队工作的指示,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
对于这一幕,“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写道:“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刻,山西人民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的加入更加坚定了我们决胜的信心……扶危渡厄,医者担当。每一位抗击疫情的战士都是最值得尊敬的英雄,希望战场上的白衣天使们一切安好!期待他们平安凯旋!”
(全副武装的杨静)
选择了医护职业,就选择了责任和担当;选择了逆向而行,就选择了奉献和付出。回想起那一刻,无悔选择的杨静依然难抑内心的激动,她对记者说:“来到这里,我确实感受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当地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但是,有各级领导和家人、同事的关注、支持和鼓励,我对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充满了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用一颗初心做好本职工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作用。”
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杨静郑重地向刚刚成立的山西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成为她无惧疫情凶险,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
记者 孙宗林
图片由杨静本人提供
海报设计 付基恒
校对 霍艳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