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刁士琦:勇士当关佑民安

2020-02-17 08:56:2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2月15日深夜11时许,市第三人民医院七楼的院长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每天例行的病情分析会正在紧张进行中。针对我市感染新冠肺炎第二例患者的最新CT照片和检验数据,市新冠肺炎专家诊治组组长、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刁士琦与副院长李汾香、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李华以及几位医生正在深入讨论。

  听完大家的意见,刁士琦说:“我和你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患者经过10天的治疗,病灶吸收,恢复良好,明天早上进行核酸检测,抗病毒药物进行调整。”

  会议结束,众人离去。刁士琦抬起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经是16日零时。全国确诊通报已经岀来了,他打开手机,熟练地打开界面。通报显示:全国除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已经连续12天呈下降态势!

  不辱使命,硬肩毅志挑重担

  1月23日凌晨1时许,还在医院加班的刁士琦接到市卫健委主任董凤妮通知他参加紧急会议的电话。会议通报,接到永和县医院报告,一位从北京返乡的患者,出现发烧、淋巴细胞偏低、肺部有炎性改变症状,疑似感染新冠肺炎,当地医院高度紧张,要求防治专家组立即进行会诊。简要会商后,凌晨2时,刁士琦率专家组两位副组长及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的两位同志驱车直奔永和。清晨6时,专家组在永和县人民医院对患者进行了会诊。在仔细询问病史、认真研究CT肺片和有关检验报告后,刁士琦果断作出了排除疑似、继续留观的结论。

  在与医护人员对接时,刁士琦发现,基层医院存在着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制定的《疫情救治指南》规范诊治就仓促上报的不规范行为。他敏锐地意识到,基层医院接诊人员如果对疫情救治指南不掌握,极易对病情做出误判,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如果出现漏判更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当天上午自永和返回后,他直接赶到市卫健委向董凤妮汇报,当天下午董凤妮便召集定点医院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组织召开了专家组第二次会议,研究疫情诊治中的不标准、不严谨问题。正是在这次专业培训的基础上,乡宁县人民医院及时、准确诊断报告了我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

  刁士琦说:“作为专家诊治组组长,我的首要任务是从茫茫人海中尽早找出患者,治好他们,别传染给别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个责任,重于泰山!”

  还是在一周之前,全省疫情防控安排部署电视电话会结束后,董风妮把刁士琦和其他相关同志留下来安排工作,对他说:“这次疫情非同小可。刁院长,你要做好准备,把新冠肺炎专家诊治组组长的担子挑起来!”

  组织上考虑刁士琦担任专家组组长,是因为他具备扎实过硬的业务本领、丰富的疫情诊治经验,更因为他在多年工作中展现出的强烈的责任意识。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肆虐,时任副院长的刁士琦临危受命,担任医疗救治市专家组副组长,挂帅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组组长。他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惧危险、不惧艰难,带领一线人员在隔离病区连续奋战两个多月,取得了“医务人员零感染、住院病人零死亡”的突出成绩,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医务人员的防护方法和经验,他也因此荣获“山西省抗击非典功臣”“山西省劳动模范”殊荣。

  1月19日,市新冠肺炎专家诊治组正式成立。当日,刁士琦主持召开专家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全市各定点医院防治疫情提出“听从指挥、统一步调、规范诊治、科学防控”16字要求,强调医护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必须落实“六要六到”,即“认识要到位、责任要到人、落实要到底、记录要到本、沟通要到时、协调要到实”。结合多年传染病防治经验和我市实际情况,刁士琦对各项要求进行了详实深入的阐述和明确细致的安排,为全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疫情防治工作高速度启动、高标准运行、高效率协同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月3日,距离首例患者确诊已过去10天,我市一直保持着1例的记录,一切似乎风平浪静,而刁士琦却一刻也不敢放松。这天下午,他收到吉县医疗集团发来五例发热患者的情况报告。反复研判后,他排除了四例普通肺炎及发热的患者,最后一例患者的症状引起了他的警惕。他立即通知当地医院对患者进行隔离,并即刻采取应急防护措施。次日,他带领专家组成员赶往吉县会诊,会诊情况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判断,随后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患者立即被送入市第三人民医院,专家组随即制定治疗方案,展开救治。

  刁士琦说:“作为专家诊治组组长,我的工作不仅仅是诊断和治疗。让人民群众准确了解疫情,科学预防疾病,这也是我的分内之责。”

  快速反应,早严细远身手显

  1月25日11时29分,一辆负压救护车紧急停靠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门口,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从乡宁转院到达。早已“全副武装”在门口迎候的发热门诊医师、护士快速为患者加戴口罩、手套、鞋套,由专人引导患者快速通过专用通道,乘坐电梯进入六楼隔离病房,消杀人员快速对患者通道及电梯进行全程消毒。11时32分,患者进入隔离病房,护士立即测量体温、血压、血氧。接诊医师评估病情。医师、护士、消杀协作统一、流程规范、及时准确,全程“快速接诊、快速入住、快速施治”,仅仅用了三分钟!媒体和上级领导称赞这是“三院速度”!

  经过“非典”战役洗礼的刁士琦非常清楚,抗击新冠肺炎如此险恶的疫情,战略应对上必须快速反应,掌握主动,措施应对上必须细之又细、严之又严。

  刁士琦动手“早”。去年12月下旬,媒体和网络出现武汉疫情的消息后,职业的敏感引起他的密切关注,“非典”疫情的相似情形让他高度警觉。1月初的一次医院中层干部会议上,他把自己对武汉疫情的担忧和对疫情走向的看法分享给大家,要求大家思想上高度重视,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1月16日,我省卫健系统召开首次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当晚,刁士琦立即组织医院班子成员和重要部室开会,对方案制定、机构设立、人员调配、业务培训、物资储备、后勤保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研究部署;1月17日,举行疫情防治业务培训会;1月18日,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1月19日,刁士琦进行全院总动员,要求全体员工从即日起进入战斗状态,担当有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刁士琦安排“细”。“细节决定成败”。疾病诊治流程、安全应急预案,他逐件进行审定;诊治业务培训、疫情信息报送,他逐条进行把关;防护装备采购、后勤物资配备,他逐项进行检点。乡宁、吉县两例感染患者先后进入医院接受救治后,对患者采取的每一项救治措施和用药剂量,刁士琦都要亲自审核;患者病情的每一点变化,患者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波动,刁士琦都要第一时间掌握,确保万无一失。

  刁士琦谋事“远”。上任院长之初,就立足于“防大疫、打大仗”,把医院发展定位在“大专科小综合”,就是要把传染病防治的“大专科”做精、做细、做强,“小综合”则围绕“大专科”开展服务。他非常重视医技培训,每周四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近年来,选派多批业务骨干赴北京、上海、西安、太原大型医院进修学习。先后建立了全国气管镜专家“丁为民博士工作站”,建立了中药疗艾滋病“王建博士工作站”,构建成立了“临汾市感染性疾病专科联盟”和“结核病专业质量控制部”,并被国家卫健委定为山西唯一一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依托单位。

  见微知爱,料峭春寒情愈暖

  2月2日15时26分,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向市第三人民医院打来电话,大同两名确诊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儿童患者,急需使用抗病毒特种药物“克力芝”儿童剂型,向该院求助。刁士琦向市卫健委电话汇报后,立即安排以最快速度支援。

  临汾到大同,六百多公里路程,即便是立即驾车出发,最快也要七八个小时,路途遥远,药物能否安全送达难以保证。刁士琦查询得知,17时42分还有一趟动车,从运城经由临汾开往大同,晚上10点就可以到达。他立即与太原铁路局和临汾西站进行电话联系。17时40分,D5378次列车在临汾进站,药品交到了列车长手中。22时09分,大同打来电话:“药品收到了,谢谢你们!”经过4个多小时、跨越600多公里的接力,特需药品安全送达大同第四人民医院,两名小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

  对于同一条战线上兄弟医院的需求,刁士琦不假思索,伸出援手。对于奋战在抗击病魔最前沿的属下和战友,刁士琦的爱,更是毫无保留。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李华、护士长吴志娟是这次诊治感染患者的“主攻手”。她们和隔离病区的9名医务人员连续在病区工作多日,睡不好、吃不好,刁士琦专门安排单间公寓,让厨师专门给她们改善食谱,加强营养。细心的刁士琦还给她俩专门配备了iPad平板电脑,她俩在病区通过平板电脑跟患者沟通,减少了接触感染机会,自身保护得到了加强。

  仁心无界,大爱无疆;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歌德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这种责任,这种爱,温暖了料峭的初春,温暖了人们的心房,必将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正如刁士琦所说:“治病救人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有市委、市政府的统一指挥、有各部门各单位的合力攻坚、有全市人民的团结一心,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一定能取得最终胜利!”

  春天的暖阳已经升起,总攻的号角响彻在平阳大地。我们有理由坚信:再凛冽的寒冬,也阻挡不了春天的到来!

  记者 侯秀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