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月24日,除夕,在蒲县宋家沟扶贫的市疾控中心检测员郭子阳辗转回到运城老家。21时40分,热腾腾的饺子刚端上桌,一个电话便打破了这份节日的温馨。
“需要回实验室进行疑似样本检测,单位派车去接你,发个位置。”
“好!”
一个命令简单明了,一个回答坚定不移。
“其实从一开始就有心理准备。”郭子阳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是市疾控中心的责任,作为市疾控中心检测员,上岗是迟早的事,只是没想到会来得那么突然。
“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23岁的郭子阳,稚嫩的脸庞散发着青春的朝气,微笑的眼神中却透着一股坚毅。因为年轻,所以无畏。
“能不能跟领导请个假?”郭子阳的妈妈经历过“非典”,深知新冠肺炎的可怕,在疫情面前,她知道不该让女儿当逃兵,但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让自己的孩子去承担那份危险呢?然而,当郭子阳的妈妈看到丈夫一个制止眼神后,开始默默地帮郭子阳收拾行李。
大年初一凌晨1时,郭子阳到岗五分钟后,我市第一份鼻咽拭子也送达检验室。
“我们不接触患者,却要直面病毒。”郭子阳说样本打开的那一下是最危险的时刻,新冠病毒最可怕的就在于它的未知性。
虽然一直都在做病毒实验,但这是一个新的实验,一切都是未知数。“我可以成功完成实验吗?”面对我市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郭子阳深感责任重大,深知不能出现半分差池,所以一颗心总是悬着。
而真正开始检测,身临险境的郭子阳已无暇多想,从配制体系、核对标本、编号、提取核酸到上机检测一气呵成。为了防止污染,她的每一步操作都要轻、慢、细致、谨慎,必须做到精准检测,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那天的夜郭子阳感觉很短,整整五个小时的实验,他一直处于忘我的状态。凌晨4点,需要用电脑设置仪器时,她看到电脑上的时间,第一反应是这时间肯定是错的。直到走出实验室那一刻,她才意识到时间过得如此之快。
“实验成功了!”当第一例样本显示为阳性时,郭子阳心里五味杂陈,“其实最想看到的结果是经检测的标本都是‘阴性’,排除疑似。”
从那一天起,每天拭子样本都会不定时送达,郭子阳吃住都在单位检测楼里。最多的一次,她检测了64份样本,而这已经达到了仪器的最高负荷。
郭子阳每天都是24小时待命,几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对她来说实属不易,但她却一直保持警觉,从未睡踏实过。一场场实验下来,她腰椎颈椎疼痛难忍;一次次的洗手和消毒,让她的指尖开裂。她身着全副武装的防护服,在密闭的实验室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甚至连一口水也不敢多喝。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成为郭子阳的战“疫”常态,但她毫无怨言,每天坚持悄无声息地“战斗”,为的就是做到快速、精准。郭子阳说:“早一分钟出检测报告,病人就可以早一分钟获得更好救治。”
“今天天气很好。”2月19日,郭子阳在连续奋战26天、看到朋友发来的一条信息时回复道,“我都好久没有看到天了。”这时,她才认真地看了一下头顶那一小片天空。窗外的大树春来萌动,雀落而鸣,好不热闹,天空真的好蓝、好美!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