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工作侧记

2020-02-27 09:08: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这里承担着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筛选分类工作,是疫情进展的“温度计”、疫情防治措施落实的“晴雨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不推诿、不搪塞,确保每天24小时高效安全运转。

  凌晨两点的失眠

  2月4日2时44分,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和发热门诊负责人李华在睡了两个多小时后就再也睡不着了。“漏掉一个,传染一片”,虽然每天都在反复看片、学习、交流疫情诊疗经验,但她还是担心会漏诊。醒来后,李华就在工作群里进行最新诊疗知识的分享,虽然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但紧绷的神经还是经常让她无法入眠。

  “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必须严防死守,所有在岗人员必须责任心强、技术过硬。”李华要求发热门诊所有在岗人员必须培训过关、防护到位。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判断出患者是需要居家隔离、留置观察,还是申报疑似。

  为了实现“不漏报一个病人,不错报一个病人,不感染一个医务人员”的目标,李华根据多年经验,精心设计出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情况说明表和每日就诊患者情况汇总表,让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在表格中,提高了预检分诊的效率。虽然她每天还要负责隔离病区的病人诊治,但发热门诊拍的每一张CT都还要一一察看。

  “我是呼吸科大夫,面对疫情就该上!这才无愧于医生的称号。”李华说,春运开始后,她原本准备陪爱人回大同老家过年,都已经抢到了火车票,但随着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她第一时间退了火车票,制订了发热门诊应急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迅速协调人员、设备到岗到位,确保了部门高效运行。

  隔门相望的问候

  “妈,我和我爸挺担心你的,你还好吗?”

  “我的防护措施做得很好,你和你爸不用担心我。倒是你,天天执勤也挺危险,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2月14日9时45分,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门口的一对母子令人动容。母亲是一名护士,儿子是一名警察,疫情期间他们各自坚守岗位,这是母子俩26天来第一次见面。

  这位母亲名叫王风,是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护师,还有三年就退休了。面对疫情,她主动站到了最前线。1月20日,该院发热门诊开始正式接收发热病人。为了有效应对疫情,王风紧急培训后上岗,参加消毒液配比、预检分诊、消杀、联系化验等工作。整整4天,她和呼吸与重症科主任李华顶起了这个部门。每天7时30分上班,王风和李华总是提前到岗进行消杀,直到23时将工作汇总上报,一天的工作才算完成。

  忙碌的工作,让王风没有机会与家人见面,但她毫无怨言。2月14日,在尧庙派出所工作的儿子张迪执勤时路过医院,匆匆和王风见了一面。虽然开着门,但两人还是分别在大门口保持着安全距离。疫情当前,短暂问候之后,母子俩又各自回到岗位,投入抗击疫情的工作中。

  两次紧急的调令

  2月18日,正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部接诊的主治医师王伟又一次接到紧急通知,由他负责我市运送支援湖北生活物资车队60位人员的医疗保障,以及进入湖北地区的防护培训。短短一个月,这是他接到的第二个紧急通知。早在1月23日,医院就紧急调回了在大宁县曲峨镇乡镇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的王伟,赶赴发热门诊上岗。

  2月18日下午,一位居家隔离的女子来医院进行第三次复诊,CT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患者病情恢复,但王伟依然能够清晰记起首次接诊她时的情景。2月3日,从河北返临的该名女子出现了咳嗽症状,很恐慌。“其实,发热门诊大多数患者都很焦虑,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刺激到患者。”穿上防护装备的王伟说话很费力,因为担心患者听不到就提高了说话声音。患者误以为王伟是在吼自己,再加上之前有过两次病史询问,面对更详细的询问显得很不耐烦。

  “只能对她反复解释并进行科普。”王伟耐心疏导患者情绪,经过综合判断认定患者所患为普通肺炎,排除了新冠肺炎。

  像市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里一样忘我付出的医生还有很多。正是这些“逆行者”们坚守抗疫一线,才让广大群众面对疫情更加从容镇定,确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一定能打赢!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