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疫情肆虐,我市支援湖北的白衣战士用温情和关爱冲淡了患者的恐惧,用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呵护为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他们把爱和温暖送给了别人,同样,在他们披荆斩棘的征途中,有无数的人用爱和温暖呵护着他们。感谢所有的爱,让每一位拼过命的英雄与幸福相伴前行。本报记者采写一组医疗队员归家后的温暖瞬间,以飨读者。
父老乡亲是坚实后盾
隔离休养时间结束了,终于要回家了!4月10日一早,翼城县人民医院的张倩楠趴在华尧酒店房间窗户边一直等待着接自己回家的车辆。在外两个月,当看到“翼城”两个字的时候,她才明白乡情是多么深沉的一种眷恋。
和张倩楠一起返乡的张轲,一早就来帮她搬运行李。他们既是同事,又是战友,不论从地域上的故乡情,还是共同抗疫的战友情,都让他俩有着说不出的亲切感。
近乡情怯,近乡情更烈。坐上汽车,踏上回家的路,离家越近,张倩楠越是紧张,心情也越难平静。汽车驶出高速路口,看到沿路迎接她的领导、亲人、同事和乡亲,张倩楠的心中充满暖流,热泪夺眶而出。
来到翼城县府前广场后,雨夹杂着冰雹突然下大了,欢迎英雄归来仪式并没有因此中断,没有一个人打伞,更没有一个人离开。所有的人都站在雨中,张倩楠看到密密麻麻的冰雹从大家的头上弹到肩上时,她什么也说不出来,一躬鞠下,泪珠撒地,有喜悦,更是感激。她说,如果用一首歌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那就是《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她当时多想骑上自己的小摩托走遍家乡的每一个街口,不管风多猛,雨多大,她都不怕,因为翼城的父老乡亲就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还给妈妈一个大拥抱
4月10日,春雨淅沥,侯马市人民医院的员丽和队友一起回到侯马。“这次休养结束后回家,侯马市给了我们最高的欢迎礼仪……”当员丽看到雨中迎接她回家的妈妈呼唤着她的场景时,眼泪不住地流淌。
思绪回到3月23日下午,那天他们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返回临汾。在隆重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员丽正准备入住集中休养的酒店房间,妈妈从人群中张开双臂迎着她走过来。面对妈妈的怀抱,员丽的第一反应却是迅速躲开。看着妈妈眼中泛起的泪花,员丽心生内疚,但她不后悔。员丽有些哽咽地说:“妈妈已经有58天没见到我了,她可能当时没考虑安全问题,只想抱抱自己日思夜想、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孩子。”
那次没能和妈妈拥抱,成了员丽心中放不下的结,她觉得自己欠妈妈一个拥抱。这次一进家门,员丽就紧紧地抱住妈妈,并在妈妈耳边呢喃着自己这些天的歉意,想把那些亏欠补回来,但是妈妈只是笑着说:“回来就好!”
婆婆准备了一大波惊喜
“回来了!真的回家了!”4月7日中午12时许,我市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洪洞县人民医院的李华终于到家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这一刻,她盼了整整73天。
婆婆亲手包的茴香馅饺子,让她品尝到了久违的家的味道,这也是她在武汉最怀念的味道。为了能让李华吃到最喜欢的茴香馅饺子,她的婆婆杨巨英跑了三家超市才买到茴香。
可让李华万万没想到的是,婆婆还为她准备了一大波惊喜,让李华感动得热泪盈眶。打开包装盒,一条彩金项链、一颗心型吊坠,婆婆说这代表了对李华无条件的支持。瘦了10斤,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从李华回来的那天起,婆婆每天都在厨房忙碌,换着花样为李华做各种美味。结婚6年,觉得李华上班累,回到家婆婆从未让她做过一顿饭,洗过一个碗。在旁人看来,婆婆对李华跟亲闺女并无两样,在李华看来,自己能毫无顾虑地奔赴一线,完全是因为婆婆一直以来的全力支持。
每个“第一次” 都是浓浓的爱
“在武汉期间,为了让我安心工作,她每次都是报喜不报忧。为了能让我每天都能看到父母和孩子,她耐心地教公婆拨打视频。”4月12日,已经结束休整的市人民医院的张银虎说,回家那天,在小区门口他享受到了妻子“偶像般”的待遇:第一次,妻子主动拥抱他,并在耳边小声说:“再也不想让你离开”;第一次,妻子在雨中为他撑伞,而她自己的半边身子却在雨中淋着;第一次,三岁的女儿从小区门口到家门口,一路都抱着他的脖子不松手,还不停地说着:“再也不让爸爸走了!”
到家后,张银虎就变成了“家宝”。当天中午,妻子也兑现了他出发时的承诺——结婚以来第一次主动给他倒酒;第一次主动在饭桌上帮他夹菜;第一次在饭后,他没有收到任何“指令”;第一次,在他喝多了酒后,妻子还非常高兴地为他泡茶……
妻子太多个“第一次”,让张银虎特别感动。“其实,最让我感动的是,爱人对我去武汉抗击疫情的支持。”张银虎说,同样是医生的妻子,深知此次疫情的危险程度,但是危难之际,医护人员不去谁去呢!她默默地站在丈夫身后鼎力支持。
青山不改 友谊永在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4月10日,市中心医院的郭云霞回家后,范张记是第一个来家中来看望她的朋友,他将楹联协会为郭云霞撰写的嵌名联,找书法家书写装裱好送给她。“原来君子之交不仅可以淡如水,还可以浓如酒。”
还记得回来那天下着雨。车队到达临汾高速路口,一个写着“郭云霞”三个大字的横幅闪入眼帘,车子晃过的刹那,郭云霞只看见有个人穿着雨衣站在道路旁高举条幅向车内张望。“我看到你了,是坐在第一辆车第二排吧”,郭云霞还没有看清那人是谁,就接到了朋友打来的电话,他已经一眼找准了郭云霞的位置。
当时,车队经过的地方限行,郭云霞以为朋友会直接开车回家。然而他为了与车队伴行,特意骑了电动车,肩扛着大旗,一路追随直到鼓楼南大街。当时郭云霞只记得车上的伙伴欢呼着:“看那个老乡,扛着那么大一面旗跟着我们呢。”后来知道那个一路相随的人是自己的朋友时,郭云霞被深深感动了,选择将这份情谊永远放进心里,青山不改,友谊永在。
这儿有家的温度
3月27日,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古县医疗集团的李敏和队友被安排到华尧酒店集中休养,他们的行李在两天之后的傍晚送达酒店。当时的每一件行李都是被厚厚的纸箱包裹着,“我们女队员多,搬运起来特别吃力。”正准备去餐厅吃晚饭的酒店工作人员,见此情景,加入了搬运的队伍。其他员工也放下手中的碗筷,帮他们把行李一件件送到了房间门口,拆箱、喷洒酒精……忙完后,晚饭早已凉透。
“在武汉的46天里,很少能吃到爽滑可口的面条。回到临汾,酒店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家乡菜。”李敏感激地说,小米粥、西红柿炒鸡蛋、蒸南瓜、打卤面、豆角焖面、炸酱面……14天里他们的伙食就没有重样的,酒店想着法儿的给他们增加营养。大家都在群里激动地说:“真好!味道跟家里的一模一样。”“酒店工作人员对我们的付出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有的男同志说,吃面要就着蒜才更香,酒店经理马上送来了新鲜蒜瓣;有的女同志想吃辣椒了,经理又给大家准备好辣椒酱……所有的要求都能满足,虽不是家,却胜过了家。“这次在酒店的集中休养,我真的感觉到了和家里一样的温暖,真心感谢他们的付出……”李敏说。
敬仰在左,温暖在右,这些爱与支持为无畏逆行的他们,把征途点缀得香花弥漫。当时光老去,过往却未曾褪去,那些美好的记忆将凝结成为各自生命里最美好的回忆。
记者 闫晏宏 郝海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