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社区作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如何为广大居民守好“安全门”?尧都区水塔街道汾泽社区创新防控举措,设立“七级闭环管理”,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服务工作单元最小化、信息精准化、指挥高效化、调度常态化,坚决消除疫情防控在基层一线的“空白点”。
“大家看一下,这22种涉疫行为千万别做。”“全市开始推行健康码赋码管理,大家及时查看自身健康码状态……”3月2日下午,在尧都区水塔街道汾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党委书记赵文菊一边向各个居民微信群转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一边及时回复居民在群里提出的问题,如“黄码如何转绿”“近期要从外地回来怎么报备”等等。
与此同时,其他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核查“大数据”当天推送的290多条外来人员信息。负责电话核查的潘翠双一遍遍拨打电话,一遍遍重复着“具体家庭住址”“去过哪些城市”“是否向社区报备”等问题,并将问询的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及时报送给上级部门。
“其中有些人员提供的信息过于笼统,甚至没有说清自己现居的城市,加大了排查难度。我们必须反复沟通,仔细询问,要搞清楚来源地、近期去过的城市和目的地,地址要具体到哪座城市哪条街道哪个小区哪一户。”潘翠双说,“为了核实清楚,有时给一个人就要打两三遍电话,加起来一天下来少则打两三百通,多则打上千通。”
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由于这几天排查了大量的人员信息,导致电话号码被运营商以“疑似电信诈骗”给“封”了。社区工作人员哭笑不得,赶忙拿着相关证明去办理解封手续,以免影响排查进程。
与此同时,辖区各小区、商业门店也加强了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摸排力度,进一步强化防疫宣传、信息登记、“两码”查验、测量体温等措施。
对于排查出来的风险人群,汾泽社区严格落实分级分类精准管控措施。赵文菊介绍:“对于居家隔离人员,我们会上门张贴隔离卡,签订居家隔离协议书,安装监控、上门做核酸,继续实行五包一责任制,即一人有五名监管责任人,分别为街道干部、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医务人员、网格员与志愿者,为居民提供24小时全方位暖心服务。需要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我们对其实行全程闭环转运,并保持电话、微信联系,及时了解对方的健康状态,帮助对方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难题。”
几天前,赵文菊突然接到一名集中隔离人员打来的电话,称孩子在隔离点出现感冒、发热症状,急需求医。她立即跟隔离点取得联系,在多方配合下通过闭环措施将孩子送往定点医院就诊,经进一步检查确定为普通感冒,用药后发热症状逐步消退。那一天,赵文菊全程陪护,直到将孩子送回隔离点,她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随即又拖着疲惫的步伐返回社区。
这一套流程,就是汾泽社区所建立的七级闭环最小单元管理体系。赵文菊随即解释道:“七级闭环的一级为尧都区委区政府,二级是尧都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三级是街道办事处,四级是社区,五级是小区物业与网格员,六级是片长与楼长,七级是居民。通过这套体系确保了有关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相关信息能第一时间传达到每一位居民,推动形成‘家家有人管、户户有人查、栋栋有人看’的防控局面,确保防疫工作无缝隙、全覆盖、零遗漏。”
一直以来,汾泽社区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24小时连轴转是社区工作人员最常见的状态,她们奔走在防疫排查的第一线,确保管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以精细化服务为辖区居民筑起一道坚实的疫情防控屏障。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