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精准施策 全力打造“五个尧都”
涝洰河生态景区
春日暖阳,尧都大地一派生机盎然。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尧都区坚守阵地,精准防控,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取得了“零病例”的优异成绩,再次展示了尧都铁军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委、区政府保持定力不松懈,精准施策补短板,抢抓机遇谋发展,提升本领创环境,不断开拓新时代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纲调研指导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情况。
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勇在尧都高新开发区现场办公。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实现富民强区
4月11日上午,尧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功能展厅前,中国共产党尧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尧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揭牌暨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入驻签约仪式在此举行。当天,总投资54.63亿元的8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入驻。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是尧都区委、区政府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的具体实践。尧都高新区的获批和揭牌成立,为尧都的未来发展插上了翅膀,既是实现“五个尧都”目标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也是谱写尧都工业崛起的努力实践,成为推动尧都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将对推动尧都发展、实现富民强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强力推动高新区建设,尧都区意在通过此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为此,当地树牢“四为”理念,对标“五看”要求,强化“六实”举措,聚焦大园区、大项目、大产业,做实机构,高规格配备队伍;做实规划,高标准科学谋划;做实基础,大力度强化建设;做实项目,快速度落地推进;做实机制,全方位集成创新;做实效率,严要求全面开局。
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构建。2020年,尧都区将坚持转型为纲,改造与提升并重,培育与引进并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筑工业产业基石,再创尧都工业辉煌,构建尧都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坚持“移花接木”提质量,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突出抓好煤炭、电力、医药三大产业;坚持“提质增量”抓提升,以优势化、特色化、产业化为方向,重点抓好精密铸造加工、新型建材、优质农产品加工三大产业;坚持“借机作为”促发展,按照“龙头引领、链条开发、集群发展”的思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重点抓好智能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数字产业、节能环保、新型材料、通用航空、现代金融七大产业。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强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有助于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2020年,尧都区将坚持项目为王,抢抓国家应对疫情支持发展的各类政策机遇,把扩大有效投资、强化招商引资、推动消费增长、加快外资外贸作为主抓手,四轮驱动,协同发力,确保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在集中精力抓实项目建设方面,今年将全力抓好总投资743.2亿元的100个重点项目,确保当年完成投资105.6亿元。继续落实四套班子“八包”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工作专班,成立项目协调、手续办理、资金保障、用地保障、督查问效五个工作组,完善重点项目考核奖惩体系,强化清单制考核督办,推动项目建设速度、力度、质量实现新突破。在精准高效推动招商引资方面,将紧盯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两大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平台,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首问负责制,落实招商项目全程跟办制度,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年内签约重大项目25个,签约资金200亿元,落地资金突破30亿元。在深度挖掘消费潜力方面,将突出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消费提质增效;拓展龙头企业辐射力,高标准推进大型消费商圈建设;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范围,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支持9家电商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区域性商品销售集散中心,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在推动外贸外资稳步发展方面,将积极利用外资,重点推进中韩合作国际产业园建设,力争年内利用外资达3亿元;扩大外贸出口,重点推动以华德精密铸造为代表的优质配件提档升级,力争年内外贸进出口增长10%,达5.5亿元。
文化旅游节提升尧都影响力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 做实做优“城市经济”
自3月7日以来,一场环境卫生整治战役正在尧都城乡轰轰烈烈地开展。
“环境是一个地区对外形象的‘窗口’,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我们改善的是环境,但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推动的是工作。”不久前,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纲在署名文章《这是一次革命》中,站在公共卫生安全革命的高度对其进行了深刻阐述。
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勇在华州路、解放东路调研时也强调,开展东城“靓城提质”三大行动是改善城市面貌,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推进靓城提质“三拆三下三进”行动,是尧都区强力推动城市基础建设,奠定省域副中心城市新基础的应有之义。对此,区委、区政府提出抢抓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机遇,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强力推进“西进东优”,做实做优“城市经济”,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0年,尧都区首先将加快“西进东优”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市主动脉,构建现代快速交通体系,以“两路一桥”为依托,重点抓好六大工程。推进解放东路高架立交工程,年内争取主体完工,构建贯通主城区的立体交通;实施尧贤路贯通工程,打通城市东区快速主干通道;加快河西规划四街工程,带动河西新区城中村改造,做熟土地,做活城市,推动河西新城扩容提质;推进东王路建设工程,与华州路形成外环商业圈十字框架;加快东关街、医院路(光明路)手续办理,力争尽早启动实施。
其二是加大棚改城改力度。坚持以建促拆、以优促拆,以基础设施推动棚改城改,以棚改城改推动基础设施,加快推进22个棚改城改项目,落实货币化安置5000套,着力建设还迁安置房2900套,用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最好的服务,满足老百姓最根本的还迁利益,让1.1万户居民告别居住老旧棚户区的历史。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水门片区5064户棚户区改造,打造城市东南部优质片区。以道路设施建设为抓手,依托河西规划四街建设,年内启动乔家院、左义南、陶家庄等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为加速推进西城建设奠定基础。
其三是全面推动涝洰河台地建设。加快推进涝洰河园建、桥梁工程,10月份栖霞园湿地景观和主园路工程竣工,润州园面向群众全面开放。年内洰河大桥基本完工,涝河大桥全线贯通。坚持市场化运营理念,引进专业团队,实施以园养园,推动涝洰河景区良性发展。加快涝洰河台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片区110KV电力塔杆迁移、路网建设、市政配套设施三大工程,全力打造东城优质发展新高地。
其四是加快市区重点工程建设。广宣街游园5月份对外开放,体育街南延和迎春街南延工程10月份全面竣工。全力做好鼓楼西大街上跨中大街立交桥、环境产业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60项市区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尧都力量。
其五是强化东城精细化管理。坚持“网格化”“智能化”“精细化”同向发力,全力推进靓城提质“三拆三下三进”行动,创设东城精细化管理标准,打造华州路、解放东路两条精品示范街,全面提升东城精细化管理水平。
城市和乡村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对于区域发展而言,实现城市和乡村都发展好尤其重要。因而在强力推动乡村振兴、塑造农业农村新面貌方面,尧都区2020年将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城郊农业,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发挥优势强特色,抓实产业求突破,扩大规模增效益,打响尧都农业品牌,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川清水 两岸锦绣 苏亚兵 摄
保持发展实力 力争实现新突破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在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尧都区谋划了需要重点抓好的9方面工作,不仅包括上述“强力推动高新区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强力推动转型项目建设,培植经济增长新动能”“强力推动城市基础建设,奠定省域副中心城市新基础”“强力推动乡村振兴,塑造农业农村新面貌”,还包括“强力推动融合发展,打造现代服务业新板块”“强力推动统筹发展,夺取三大攻坚战新突破”“强力推动改革创新,增强转型发展新优势”“强力推动社会事业,加快民生改善新步伐”。
立足现实,尧都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面向未来,尧都区委、区政府站位高远,保持发展定力,对标中央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标省委、省政府“四为四高两同步”和市委、市政府“一三四三”工作部署,落实区委“五个尧都”建设目标和“136”工作举措,在全国、全省、全市竞相发展中再谋定位,以保持在全市率先发展的速度,巩固经济总量全市第一的位置,力争在全省市辖区位次前移上实现新突破。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2020年,尧都区上下将——
坚定不移补齐短板,强化弱项,在统筹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围绕“六稳”,坚持项目为王,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两大弱项,确保全区经济平稳增长。聚焦三次产业结构,坚持转型发展,围绕规模、质量、效益,一产求突破,二产筑基石,三产大发展,构建三次产业同时发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立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精准施策,在化解风险、脱贫攻坚上一鼓作气,在力争退出倒五、坚决退出劣Ⅴ类上决战决胜。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体系,统筹推动,加快人均GDP、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研发投入强度等弱项指标赶队升级,确保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坚定不移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在崛起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抢抓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坚持“西进东优”理念,牢牢扭住城市经济这个“牛鼻子”,突出生态、路网、棚改城改三大重点,做熟土地,做活城市,全力推进产城融合,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聚焦高质量发展,抢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面建设的机遇,强基础、上项目、创机制、建园区,奋力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新高地。深入挖掘尧文化优势资源,抢抓全市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机遇,打出文旅融合组合拳,打响尧都文化旅游节金招牌,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拉动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崛起发展。
坚定不移提升本领,破解难题,在务实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面对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一流,弘扬铁军风格,发扬斗争精神,全面提升工作标准、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发展、推进发展、保障发展的本领,奋力破解“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用地供给、人才支撑、发展环境”五大难题,奋力攻坚“经济发展稳增长、工业崛起上项目、城市经济强基础、风险化解保发展、民生事业增福祉”五大重点,坚持三大导向,突出结果导向,在“谋”字上再准,在“干”字上再狠,在“敢”字上再出手,把环境做优、实事做实、民心做暖、事业做强,努力开拓尧都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
记者 孙宗林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尧都区新闻传媒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