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丽,临汾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山西省医师协会放疗医师分会副会长,临汾市卫健委肿瘤质控部主任,临汾市肿瘤专科联盟理事长,临汾市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临汾市医师协会肿瘤MDT医师专委会主任委员。
专业特长:善于发挥综合医院多学科诊疗优势,积极倡导和实践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肿瘤诊治理念,擅长规范化、个体化设计肿瘤综合治疗方案,注重肿瘤营养治疗及健康管理。
临汾新闻网讯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肿瘤就是死神,悄无声息地扼杀着生命,而肿瘤科医生就是那个与死神搏斗的人。李艳丽便是那万千肿瘤科医生中的一名。
38年的从医路上,李艳丽始终相信,医生要做到不轻言放弃,勇于向顽疾发起挑战,这是对医者仁心的致敬,更是对生命的负责!
不忘初心:有担当的开拓者
恢复高考的第三年,16岁的李艳丽考上了大学,父母为她选择了医学专业,开启了一生的从医之路。
懵懂入行,却坚守终身。1982年毕业后,李艳丽被分配到临汾铁路医院(现市中心医院),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她以自己的踏实和勤奋,兢兢业业钻研业务,多次受到医院和上级单位嘉奖。1994年,医院决定筹备组建肿瘤科,优秀的李艳丽被院领导委以重任。当时医院的肿瘤科几乎空白,要在毫无基础的状况下组建肿瘤科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如何实现突破,成了摆在李艳丽和同仁面前的一道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征得院领导的同意后,李艳丽决定首先走出去向先进医院学习,尽快把最前沿的肿瘤治疗技术引进医院。为此,她带头前往天津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X刀中心学习。回忆起那段经历,李艳丽深知,医学之路难就难在一个个需要攻克的新知识。“原本需要1年的学习时间,压缩到了半年,先进设备的操作、最新医疗技术的学习,都像大山一样压着我,急得满嘴起泡。”通过不断努力,她熟练掌握了肿瘤治疗最新技术,并且引进了直线加速器治疗实体瘤和头部X刀、体部三维适形放疗等新技术,填补了我市肿瘤治疗的多项空白。学成归来才是挑战的开始,设备的维修保养,放射源的测量、换算工作,既辛苦又繁琐。作为工程师的爱人不忍看着她劳累的样子,专门帮她设计了测算程序,减轻工作负担。
自肿瘤科成立以来,李艳丽担任科主任,随着科室的不断改革发展,她也承担着多方面的压力。2016年,根据市医疗资源整合方案,原市肿瘤医院整合至市中心医院,肿瘤科发展成了5个病区。“肿瘤科是一个医学知识较全面的科室,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设备。”李艳丽刻苦钻研,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技术上精益求精,独立处理并指导下级医生处理急、危、疑难病例。及时组织本科的疑难、危重、死亡、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总结治疗、抢救的经验教训,同时负责全院兄弟科室之间的肿瘤会诊,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辛勤努力,肿瘤科已发展为市级重点学科,是全市唯一集IMRT、IGRT、VMAT、普放、X刀治疗、热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PICC置管资质等综合治疗于一体的肿瘤中心。李艳丽用医生的担当,在提高治疗技术之峰上不断攀登,坚守着医者的责任之心。
杏林春暖:有温度的医者
要么命悬一线要么救治无效,肿瘤科似乎永远避免不了这个沉重的话题,“生命无价,我永远不会放弃。”李艳丽说,“医生是人不是神,但要勇于向顽疾发起挑战,尽自己最大努力,积极有效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李艳丽至今还清楚记得2016年的一个病例。“68岁的樊女士当时被诊断为结肠癌,本想在天津肿瘤医院手术治疗,不料术前检查发现癌细胞已经转移,合并肠梗阻、电解质紊乱,根本无法手术。”女儿带着病危的樊女士回乡,住进了李艳丽所在的科室。当时樊女士已经生命垂危。李艳丽和相关科室经过紧急会诊,立刻给患者实施了胃肠减压、灌肠、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全身状况。在消化科的配合下,大胆实施了医院首例肠梗阻导管放置术,顺利疏通肠道、解除梗阻,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李艳丽又给她实施化疗、靶向治疗,病情逐渐控制。“前段时间她女儿还给我发来照片,樊女士在为家人采购、做饭。看着老人快乐生活的样子,我真的很欣慰。”这个病例的成功救治在全国同行业内引起良好的反响。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是对医学真实的写照,用它来形容肿瘤科医生更是贴切。李艳丽说治愈固然好,但治愈是有时的、是有限的,但拿出温情和善良的人性,去帮助和安慰患者,也是医者的价值所在。
想起那个“与癌共存”的患者杨女士,李艳丽久久不能平静。在被查出肺癌晚期的时候,42岁的杨女士已经不能做手术了,李艳丽建议她居家治疗,没想到才刚刚开始吃靶向药,却发现杨女士是耐药体质。“虽然脸上带着笑,但我还是从她眼里看见了绝望,她那句‘拜托让我再活两年’让人忍不住痛心。”李艳丽一遍一遍地奔走,为杨女士申请新的靶向药,在病情控制后,李艳丽比杨女士还要高兴。“有时候,工作上所谓‘无力感’的这种刺激,会不断转化为我们做临床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只为当病人找到我们时,能说一句‘还有办法’。”
大医精诚:有匠心的师者
疾病的治疗和患者心理的疏导组成了李艳丽工作的大部分内容,但除了面对成千上万的病例,她还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
李艳丽注重人才培养和学习交流,每年组织医护人员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国内各大知名医院进修学习,掌握肿瘤治疗最新理念,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她坚持每周四进行科室讲座,定期进行教学查房,对疑难病例,经常组织多学科讨论,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近年来,她培养了数名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科室从最初的几名工作人员发展到如今的30人,肿瘤科也成了临汾市重点学科。
李艳丽工作上雷厉风行,对同事、患者却温柔软语,让人如沐春风。
“自2016年工作以来,李艳丽一直在工作上指导我,对于患者的耐心和细心让我们年轻医生很受教育。”消化肿瘤一科医生韩娜娜说,李艳丽的工作态度不仅感染着同事,也受到患者的广泛赞誉。
“从医生到护士都很用心,我爱人最近的一次紧急发病就是医生特别细心才发现的,晚上10点多了他们找来其他科室会诊,护士们更是隔一个小时就来病房查看。”患者家属刘女士拉着李艳丽的手向她表达着感激之情。
肿瘤虽然可怕,但李艳丽说每一种病在发病期都会有一些征兆或信号,能读懂这些信号,早防早治就可控制。李艳丽希望,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要勇于向顽疾挑战,哪怕有一分的希望,就要尽百分的努力。
记者 潘华玲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