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提起“带电作业”这个词语,大家也许有些陌生。但谈及电力行业近年来在服务上的改变,大家都会达成一个共识——如今生活中停电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是的,这就是电力行业“特种兵”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这一改变的背后,是他们经常站在十多米高的悬空绝缘斗臂车里,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检修、维护,默默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光明。
近日,记者采访了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配网带电作业班班长刘小元。从被省电力公司评为电网检修生产技能专家,到荣获我市首届“平阳工匠”、全省特级劳动模范,再到获得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项项荣誉背后,无不承载着刘小元面对高压线时,一次次智慧与胆识的“较量”。
“对于我们这个工种来说,每一次作业都是出生入死的考验,每一刻操作都是惊心动魄的回忆。”2008年11月,临汾供电公司组建了第一支配网带电作业队伍,刘小元名列其中。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业务能力,让他成为我市配网带电作业第一人,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全省配网高压带电作业的“领头羊”,填补了我省带电作业从简单类到复杂类作业的历史空白。
“每个人认真做好一件事的根源,都是责任和热爱。”刘小元说。长期在一线工作,刘小元清楚地了解什么样的工具最实用。他以一线的实际需求为起点,进行了多种带电作业装备的创新和研究,目前,累计研制发明了39种带电作业实用性工器具,其中,“带电清理异物专用工器具”“10千伏带电作业绝缘电阻测试仪”“改进型绝缘挡板”等8项工器具获得国家专利,“带电清理异物专用工器具”还被命名为“刘氏抓手”,在我省全面推广。这些工器具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现场人员作业安全和效率。
2018年,刘小元研发了“跌落式熔断器快速短接工具”,填补了国内实现不停电检查、更换跌落开关保险丝的技术空白,并在2019年获得了山西省总工会五小竞赛二等奖。
这还远远不够,如何能使更多的带电操作项目不受限制,更好地服务百姓,成为刘小元一直以来为之奋斗的目标。
“只有攻破开展‘带负荷’作业的局限,才能打开这条出路。”刘小元说,由于配网设备操作间距小,线路距离窄,复杂类带负荷带电作业曾一度是这个行业领域的“禁区”。
一听到“带负荷”这个字眼,从事电力工作的人员都明白其中的危险性有多大,因为“带负荷”这种作业方法是配网带电作业的极限挑战,不光在我市,在全省也从未开展过,更没有一点儿经验可借鉴。作业中一旦有丝毫闪失,就会直接影响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面对挑战,刘小元再一次站了出来。
他带领班组开展复杂类带负荷带电作业项目攻关,通过一年多大量的调研论证和技术研究,于2019年11月成功利用引流线,采用旁路作业法,带负荷处理了设备线夹故障的缺陷。这次作业,也开创了我省配网带电作业从“空载”作业方式转变“带负荷”作业的先河。
胆大心细的性格,让刘小元在面对高危工作时游刃有余;勤学苦练的品质,帮助他攀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2020年,刘小元结合现场需求,创新实践,完成了在配网架空双回线路上“带电更换直线电杆”的作业项目,该项目为第三类配网不停电作业项目,从作业风险、队伍组织、工作体量上,都区别于常规带电作业项目。
今年3月,刘小元再一次开展实施了“带负荷加装柱上断路器”的作业项目,打破了省内复杂类带负荷带电作业的“零突破”。同时,作为首次开展的新项目,不仅为配网改造、线路抢修开辟了新路径,也为全面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提供了经验。
从事工作的13年时间里,刘小元用娴熟的技术和规范的动作,创下了7500余次带电作业“零失误”的安全生产纪录,为我市减少停电时间98200小时,多供电量5700万千瓦时,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
有人说,刘小元的心很“小”,因为只有小心谨慎,精益求精,才能做好带电作业;也有人说,他的心很“大”,因为他怀揣着为客户无私服务的热情、秉承着万家灯火永不停电的梦想。
“能够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停电就是最好服务’的初心是我的荣幸,我感到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有成就感。”这,就是刘小元,一个在高压线路上默默坚守、执着奉献的“特种兵”。
记者 卢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