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7月23日,刚刚下过大雨的浮山县天坛镇湾子里村,天蓝云白,青山披绿,路宽景美,丝毫感觉不到燥热。
“以前村口就是一条土路,车上不来,雨天走路都费劲。嫁闺女、娶媳妇,这条‘烂路’成了‘拦路虎’,更成了老百姓的‘心病’。”湾子里村党支部书记赵辉告诉记者,“借着全市修建旅游公路的契机,村口的路连通了全县的旅游公路网,路通了,啥都好了。”
“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门口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路不行,干啥都没心劲儿!”湾子里村村民崔爱琴向记者细数着家乡的变化,“现在吃得好了,穿得暖了,娱乐有广场,土地能托管,还能免费学技术,收入一天比一天高,日子一天比一天滋润了!”
村民秦廷旗感慨道:“曾经的湾子里村,出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村里的好东西能出去,外面的好产品能进来,见识都不一样了。”
“基础设施好了,老百姓才能干劲儿十足。”赵辉说,老百姓的“心病”祛除了,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刻也不敢放松,又积极为大家谋发展、找路子。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但现在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成了新问题。农业托管这种模式能让老百姓离乡不丢地、不种有收益。”湾子里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焦海鹰说,“外出务工不能误农活,解放劳动力还得靠农业托管。”
焦海鹰的话与浮山县锦绣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郑伟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转型做农户的‘田保姆’,可以帮助他们管理土地,解放劳动力。更重要的是,合作社一方面会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还能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并以高于市场价0.2元的价钱收购贫困户的谷子。”
“‘连翘玉米谷,猪牛加劳务’,这是湾子里村的发展方向。”焦海鹰说,“村里有5500亩连翘,这是发展的重要支撑;玉米、谷子是传统产业,不能丢,要靠农业托管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生产;村子地势高、水源好,可以依靠养殖产业蹚出一条新路子;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外出务工,多条路子帮大伙儿致富。”
离开湾子里村,路边的谷子地里,翠绿的谷苗正在风中摇曳,望着这片希望的田野,记者仿佛看到了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记者 安月琦 实习生 李耀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