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荀丰富父子:豆腐“兜” 得新福气

2021-02-12 10:40: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一桶桶黄豆和黑豆经过一晚的充分泡发,加水磨浆,隔筛网过滤出豆渣,再把打磨好的豆浆放入锅中小火慢熬,直到豆浆煮沸后关火,变成了一碗热腾腾的豆浆;豆浆自然降温,快速加入卤不停翻拌,水豆浆立即形成絮状,并慢慢凝固,变成了豆腐脑;快速搅碎豆花,拿重物压制,让更多的水渗出后,将豆花舀到模具中,再拿棍子一道道地划开,这样有利于滤去多余的水分。全部放入后,再将纱布覆盖上,盖上石板施加压力,静待豆腐脱模。

  每天凌晨3点钟,霍州市李诠庄村荀丰富父子就开始到合作社的豆腐坊做准备,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荀丰富家世代以做豆腐为生,从记事起就看着爷爷做豆腐,自己做豆腐也有36年了,如今他将这项技艺传给了自己的儿子。一把把黄豆在他们手中经过选料、泡发、磨浆、过滤、熬浆、点卤水、注模成型等7道工序,就从豆子到豆浆再到豆花最后成为豆腐的演变。这时的豆腐摸上去瓷实,还带点弹性,白中透黄,淳朴鲜美,一股浓浓的豆香沁人心脾。

  豆腐是霍州家家户户在新年收获幸福的必备年货之一。每到腊月订一块豆腐兜福,一半泡盐水,一半过油炸。购豆腐就是霍州人乡愁的寄托,家乡的情怀,承载着乡情,更是年味儿的托付。

  纯手工的李诠庄豆腐,味道微甜,口感滑嫩、弹性大、炖炒不易烂。在霍州本地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非李诠庄豆腐不吃。”古时,这里几乎家家都磨豆,户户做豆腐,2000年豆腐制作传统造就了李诠庄豆腐,也让李诠庄独特的卤水点制传统制作豆腐工艺得以绵延。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要让豆腐成为李诠庄的支柱产业,就必须要有更多的年轻人扛起大旗。但做豆腐的艰辛让不少年轻人打起了退堂鼓。没钱投资,没有销售渠道,又逼退了一些家境贫寒想干事业的年轻人。

  为了适应现代化生产及环境质量标准要求。2017年,李诠庄居委会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打造霍州豆腐加工特色品牌示范园相结合。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基础上,保持原有工序加入现代化机械并扩大规模,让更多家庭作坊变成了大工厂,形成了大产业。同时借煤改气契机,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经营户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和销售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既解决了豆腐加工户改造资金不足的困境,增加了从业人口,也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5万元。

  整整一天的忙碌,夜幕中今天的豆腐已经做完,父子俩还要将明天做豆腐的大豆提前浸泡上才能休息。次日清晨,豆腐坊的灯再次亮了起来,这对做豆腐的父子档就又开始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其实,他们父子就是李诠庄村50多户豆腐制作人的缩影,豆腐带给他们的不只是技艺的传承、糊口的手艺,更是一份家园的守护。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 临汾:“今年春节就地过”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