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

2021-01-20 09:14:5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记者 郑晓军 张春茂) 日前,记者从市扶贫办获悉,“十三五”时期我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持续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扛牢攻坚责任,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敢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实现了连战连胜、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我市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如期实现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个非贫困县整体脱贫、66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5.97%降为零。10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6154元增加到2019年的8908元,增长44.7%。

  脱贫质量成色显著提升。我市始终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及时查缺补漏、补短强弱、动态保障。社会保障兜牢了民生底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分5次提标,全市平均标准由2611元/人/年提高至5306元/人/年,救助低保对象647.02万人次,累计支出21.87亿元;救助特困供养人员55.9万人次,支出4.14亿元。教育扶贫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大力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10个贫困县“改薄工程”全面完成;加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力度,五年共下拨各类资助资金 4.7亿元,资助36.2万人次,确保了应助尽助。

  健康扶贫遏制了因病致贫。全面落实“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参保率达到100%;认真落实贫困人口医保“136”政策,综合保障率达到92.1%,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双签约”实现了应签尽签。危房改造改善了居住条件。下达补助资金1.8亿元,17837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竣工。饮水安全得到了巩固提升。投入资金8.7亿元,18.7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

  带贫益贫机制不断完善。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根本之举,以沿黄、太岳、沿汾“三大板块”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十大产业集群”为重点,大力发展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构建“1+X”产业扶贫支撑体系,“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效益凸显。产业扶贫带动贫困人口26.7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8.6%以上,662个贫困村实现“五有”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均增收3125元。同时,大力推进“五进十销”消费扶贫,全市152家企业认定扶贫产品544个,销售金额12.2亿元,带贫3.2万人。

  就业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我市大力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六个十”工程,积极开展“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制”培训,全力打造“临汾技工”劳务品牌。累计培训贫困群众20.2万人次,贫困群众持证率达到44.57%,襄汾晋襄酥烧饼、浮山厨师、蒲县柳编、曲沃手工编织、华翔工匠等劳务品牌持续叫响,真正实现了技能就业、技能增收、技能成才。

  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整村提升工程改善了村容村貌。我市在605个贫困村投资30.2亿元,实施6055个扶贫项目,进一步补齐了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交通扶贫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建设“四好农村公路”9800公里,17个县(市、区)151个乡镇2112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电力扶贫点亮了脱贫路。实施贫困地区电网升级改造专项工程192项,实现了村村通动力电。网络扶贫拓宽了致富路。大力实施信息通信“网络扶贫”攻坚工程,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光纤、4G村村通;电商培训累计6万余人次,孵化网商3294个,实现网络销售收入5亿多元。文化扶贫奏响了新乐章。10个贫困县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国脱贫攻坚优秀题材剧目蒲剧《春暖蒲子山》在线全国展演。

  易地扶贫搬迁大规模实施。我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搬迁安置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整村搬迁为重点,突出风貌特色,“六环联动”闭环推进。总投资22.9亿元,建设集中安置点345个,建(购)安置住房16364套,易地扶贫搬迁入住495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792户41265人,同步搬迁2800户8300人,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299个,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

  生态扶贫模式添财添彩。大宁县创新实施购买式造林新模式,实现了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全县组建贫困户占80%的造林专业合作社37个,完成造林21.7万亩,参与群众获得劳务收入累计6573万元,带动贫困群众1.3万人摆脱了贫困。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扶贫“五个一批”工程,10个贫困县成立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220个,贫困社员5858人,占社员总数的71.66%,完成造林165.7万亩;贫困护林员3288人,占管护员总数的62.3%;退耕还林51.6万亩,实施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27.2万亩,打赢了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光伏扶贫工程助力增收。我市把光伏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亮点工程”,照亮了贫困农民的“新钱景”。通过大力推行以村级电站为主、户用电站和集中式地面电站为补充的光伏扶贫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产业扶贫的新模式。五年来,全市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34.6亿元,建设电站5716座,规模426.8兆瓦,其中,集中电站12座,规模280兆瓦;村级(联村)电站850座,规模119.4兆瓦;户用电站4854座,规模27.4兆瓦。截至目前,全市村级电站累计发电4.2亿度,累计收益3.82亿元。

  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我市通过“志”“智”双扶,使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得到全面提振。出台《开展精神扶贫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的指导意见》,大力开展“孝亲敬老”等“六大行动”,有效激发了干部群众的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蒲县“道德银行”典型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投入力度最大、减贫人口最多、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史无前例、前所未有。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全面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四个不摘”,坚持工作力度、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帮扶力度“四个不减”,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 开栏话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