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一所小学,面对的是千余名小学生,以及传道授业的老师们。怎样丰富形式和内涵,把理论学习和办实事结合起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朝心里走、往深处行、向实处落?永和红军小学给出的回答是——围绕一个主题,抓牢三个载体,注重四个结合,以实践活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听——时光里的“红色故事”
“我们也要学习王二小不畏艰险的精神,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坚决不当‘逃兵’,努力面对困难。要在生活和学习中慢慢成长起来,加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和红军小学的课堂上,老师经常讲述革命烈士的故事,把革命精神传递给每一名学生。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红军小学,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怎么能让孩子们了解党史,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信念。”永和红军小学党支部书记穆红霞介绍,“理论讲解对孩子们来说比较难接受,我们就把理论变成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红色故事,激发孩子们对党的热爱。”
除了专门的思政课,学校还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堂中。百年党史严肃庄重值得敬畏,而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则形式多样。
数学课上,在讲到关于路程的应用题时,老师会科普东征路究竟有多长的小知识;语文课上,在讲起《繁星》时,老师会引导学生在课后搜索一颗颗“小红星”——小红军的故事;每周的音乐课上,孩子们会学习一首革命歌曲;美术课上,孩子们会用剪纸剪出“小小红色英雄”和“我眼里的长征”等……
通过“讲、唱、读、看、做”等渗透式教育,永和红军小学为青少年展现了百年党史的风雨历程,激发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知——演出来的“红色经典”
永和红军小学通过组织师生参观红军东征纪念馆、走访英雄人物等方式,更好地体验、接受红色文化;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红色教育影片14部,征集了85个“心里有话对党说”优秀短视频;通过演绎《红色记忆》《毛主席来过咱永和》等大型红色情景剧,激发孩子们爱党、爱国热情;以班为单位,举行“童心向党”诗文诵读演讲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这些活动引导全校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充实了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红色’的种子。”永和红军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段调红欣慰地说,“有一次在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以‘AABC’的模式想词语,孩子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代代相传’,因为我们最常讲的话就是‘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我的女儿就在本校读书,我经常会督促她不要浪费粮食,在艰苦年代很多人食不果腹,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段调红是一名教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贴在墙上、唱在歌里,更要融入心里、化在行动中。”
行——动起来的党史教育
一次次涤荡心灵的支部学习和研讨,一堂堂鲜活生动的党史课,一个个以革命先烈、时代英雄为榜样的红色资源被唱响、被描绘……永和红军小学党史学习教育的热度始终不减。
每周一,永和红军小学的孩子们都会升国旗、奏国歌,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场面非常壮观。这让孩子们对传承红色基因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
在这里,学生不只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听众”,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传播者、参与者。
“小红星”广播站设立了“党的足迹”“英雄故事”两个栏目,每周按时讲述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和不同的英雄事迹,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红色小小讲解员把红色基因融入实践活动,从党史学习教育的接受者变成传播者,使孩子们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深刻;通过开展“走访革命先辈 找寻红色印记”志愿服务活动,缅怀革命先烈,聆听革命故事……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对学校来说是一次契机。”穆红霞说,“我们要乘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赋予学校红色教育新的时代内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鲜活党史滋养孩子们的心田,让红色基因融入‘小小红军’的血脉。”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