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翼城县隆化镇紫琴村原名沟北村,是革命烈士阎紫琴的故乡。
阎紫琴,名兴业,字紫琴,是我省早期中国共产党员之一,翼城县党组织创始人。
1925年,阎紫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受中共太原地执委的派遣回到翼城,传播革命火种,秘密发展党员,建立了中共翼城县委支部委员会、沟北党支部和沟北农会。1928年,阎紫琴在翼城县被捕,1932年出狱后,仍在本县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牺盟会翼城县分会组织科长、中共翼城县委书记、翼城县抗日政府民主科长和中共翼城县委组织部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阎紫琴的影响下,沟北村村民同仇敌忾,与日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先后组建了民兵连、抗日救亡宣传队,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演讲、唱革命歌曲、编演话剧等形式,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先后有26名先进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前线。
1942年,阎紫琴调任晋冀鲁豫边区民运科长。2月,奉调北方局党校(原辽县桐峪村)高级干部班学习。
同年4月,日寇集结数万兵力,合围驻辽县八路军总部和中共北方局等机关。5月24日,彭德怀副司令员率北方局党校队员,随八路军总部从驻地麻田向东南山区转移途中,遭遇日军“铁壁合围”行动,被敌人重重包围在辽县十字岭上。在第二天的突围作战中,阎紫琴与左权将军等革命志士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
1951年,中央老区慰问团为阎紫琴悬挂了“名标青史”金字木匾。为纪念先烈,中共翼城县委、县政府颁令,将隆化镇沟北村改为“紫琴村”,并将紫琴村命名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紫琴村西的阎紫琴烈士纪念亭建于2014年,碑阴额题“永垂不朽”,正文约1300字,内容为阎紫琴革命业绩简要。碑亭由紫琴村党支部、村委会及全体村民立。
(翼城县史志办公室供稿)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