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春节临近,大家回家团圆的心情日益迫切,但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将加大疫情传播的风险。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倡春节假期非必要不流动,有利于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为积极营造就地过年良好氛围,让人民群众度过欢乐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节,本报今日推出《就地过年 暖在身边》专栏,报道我市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方便群众出行、关心关爱群众就地过年等方面采取的措施,讲述广大干部群众坚守岗位、志愿服务、互帮互助的典型事例和暖心感人故事,敬请关注。
“没想到学校会为我们发放补贴,真的是太暖心了!”1月28日,领到临时生活补助的山西师范大学学生谢天宇激动地说,“我给家人们说了这件事,他们都十分感动!”
近期,受疫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山西师范大学有11名学生暂时不能返乡。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及辅导员老师摸排反馈信息,该校为滞留在学校、实习场所的学生每人发放了500元临时生活补助,让回不了家的学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谢天宇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由于参加教师资格证面试,并鉴于河北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况,导致无法回家,正在踌躇之际,辅导员老师按学校的规定为他提供了住宿、发放了生活补助。谢天宇十分高兴,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报了平安。家住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的学生任伯栋表示:“遇到了‘回不去家’的情况,学校在了解到我的实际困难后,给我发放了临时生活补助,坚定了我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受资助的同学将这一暖心事分享到了朋友圈,引来一片点赞。
据悉,山西师范大学将继续关注各学院摸排动态,及时掌握学生滞留情况,建立防疫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台账,通过为留校学生提供有效的资助与帮扶,确保帮扶工作“不缺位”“不断线”,让留校学生能安安心心地就地过年。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