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就地过年 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团圆

2021-02-09 08:52:0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百岁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寓意团圆的传统佳节,“回家过年”是每个国人心中的情结。然而,今年的春节却有些不一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很多人放弃了回家团圆的机会,选择了就地过年。

  2月3日,农历腊月廿二。在霍州市辛置镇居民燕春红家里,蒸花馍、炸酥肉……几天的忙活下来,种类丰富的年货已准备妥当。家中的窗台上,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柿子酱罐头。客厅里,燕春红正在和6岁的小孙女视频通话。

  “奶奶,你什么时候来呀?我想吃你做的柿子酱!”

  “朵朵乖,等咱们和医生伯伯、阿姨们一起把疫情赶跑了,我们就能随时团聚了,你就能见到奶奶了!”

  由于儿子在青岛某部队工作,往年这个时候,燕春红和丈夫都会坐火车去儿子家过年。今年,孩子早早便为他们买好了车票。临出发前,老两口思前想后,还是让儿子退了票,选择了“不流动”,就地过年。

  就地过年,团圆的家人少了,年味儿可不能少。尽管今年只有老两口一起过年,但在燕春红看来,过年该有的幸福感、仪式感一点儿也不能打折扣。

  “以往过年都在青岛,今年虽然不能团圆,但留在家里要做的事情也有很多。除夕夜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边吃边看春晚,通过视频跟孩子一家也能‘线上团圆’。过年期间还可以跟街坊四邻、亲朋好友小规模聚一聚,重温一下久违的家乡年味……”

  燕春红告诉记者,孙女最爱吃自己亲手做的柿子酱,每年她都会赶在年前做好带过去。今年情况特殊,他们只能将浓浓的爱意倾注在亲手做的柿子酱里,用邮寄的方式将这份爱带给孙女。

  “孩子一家都在青岛,平常只能在视频里见到,每年都期盼着这几天能全家团圆。但不能为了自己家的‘小团圆’给国家添乱,等疫情过去了,以后还有很多节日可以团圆。”燕春红说,“只要健康平安,亲人虽然不能相聚,但心都在一起,在哪儿过年都是欢乐年!”

  无独有偶,洪洞县城古羊路一家理发店的店主李殿文也同样选择了就地过年,暂时不与家人团圆。

  2月5日,农历腊月廿四,刚过早上九点,理发店里已经坐满了顾客。对于李殿文来说,这几乎是每年腊月都会出现的繁忙景象,他早已习惯了这种从早忙到晚的工作状态。一想到结束一年的繁忙工作后,可以带着妻子和孩子回辽宁阜新的老家,跟全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再忙再累他也觉得值得。

  “去年春节前,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回家的计划,机票都买好了,又退了。远在老家的父母和我们都期待着今年过年能团聚。”

  对于远在外地的游子来说,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在除夕夜吃到母亲做的菜。今年40岁的李殿文在洪洞县开理发店已经16年了,他最想念的仍是家里那桌东北风味的年夜饭,“东北大拉皮、杀猪菜、锅包肉……在外打拼的时间越久、越辛苦,就越怀念从小就熟悉的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李殿文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今年还是留在临汾过年。远在辽宁的父母知道后,强压内心的思念,不仅表示理解,还再三叮嘱他,在紧要关头,踏踏实实就地过年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连续两年不能回老家过年的李殿文,已经列好了在异乡过年的计划,让这个春节过得更充实。他的妻子是临汾本地人,他们想通过网络给老家的亲戚拜年,趁着年节带着孩子走一走妻子娘家的亲戚,还计划带着妻子和孩子们去周边转转,好好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年的自己和家人。谈及新年愿望,李殿文说:“特别想念在老家过年的那种氛围,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能早日和家人团圆。”

  就地过年,承载着“小家”与“大家”的期盼。此时不见,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团圆!

  记者 郑静 实习生 吴婕

     

责任编辑: 吉政

上一篇: 临汾:农贸市场“不打烊” 就地过年暖心窝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