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漫山的花椒林,涌动着产业发展的新气象;葱茏的青山岗,刻画出生态治理的新面貌……秋日的乡宁县西坡镇呈现出一派业兴民富的美丽底色。
这是一份“幸福”十足的成绩单:全市首家乡镇党建工作站在这里成立,花椒产业规模由6000亩发展到16000余亩,集中供水、垃圾转运、旱厕改造等民生事业长足发展……这番山乡巨变,让乡宁县西坡镇党委书记师进的心头充满喜悦。几年来,为了让“西坡号列车”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师进付出太多太多了。
2017年8月,师进被乡宁县委选派到西坡镇任党委副书记、镇长,2019年1月开始担任镇党委书记。在这期间,师进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生态治理、组织建设等工作中,以敢干、先干、快干的工作作风,带领镇村两级干部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创新制度 成为全省“标杆乡镇”
作为传统的煤炭工业重镇,曾经的西坡镇面临着煤炭开采导致土地沉陷、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转型发展迫在眉睫等诸多难题。如何破题,让传统的西坡迸发活力?师进说:“要实现转型发展,社会治理是关键,要提升治理水平,必须从制度创新入手。”
就此,该镇狠抓机关“五小建设”,不到两年时间,8个村全部建成了高标准的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大厅;推行“并干提薪”计划,选树党员示范户、党员经营户,在赵院村探索推行“楼域治理”新模式。同时,在师进的主张和带领下,西坡镇探索成立了全市首家乡镇党建工作站,使自身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师进推行“五事共商”村民说事评议工作法,做到“五事共商、四类议事、三法办理、两层统评、一榜奖惩”,有效疏通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渠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于家河村村民张家录的老院子被别人占用开展养殖,双方商谈无果就此产生矛盾。村干部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通过村民说事的形式给双方讲政策、讲道理,对强占他人老院、有错在先的一方进行了说服教育,将这件事顺利协商解决。这项制度实行以来,西坡镇先后召开村民说事评议交流会32次,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14条,现场办公解决各类问题95个。
西坡镇以“抓党建、强基础,促进乡村振兴”为党建工作总抓手,不仅开启了转型发展的“西坡模式”,镇党委还被省委组织部选树为全省标杆乡镇党委,今年又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党委引领 产业发展由“黑”到“绿”
刚刚落幕的“花开韩咀、椒香西坡”花椒节余温尚在,丰收的喜悦在椒农们脸上徜徉。罗毕村村民高科学依靠花椒产业,今年可增收15000元,胡家岭村村民吕家子高兴地说:“在镇里主导下,我种了15亩花椒,今年增收了18000元。”
这是西坡镇近年来大力发展花椒产业结出的硕果。西坡镇是典型的黄土残垣沟壑地貌,气候十年九旱,为了加快摆脱“煤炭依赖”的步伐,实现产业发展方式由“黑”到“绿”的转变,师进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把花椒作为全镇主导产业来发展。
通过党委引领、支部带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全镇的花椒产业规模由原来的6000亩发展到16000余亩,年产花椒27.5万公斤,村民通过花椒产业人均收入达到7800元。
师进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缺少烘干设备,村民们收获花椒后主要依靠太阳晒干的土方法,遇到连续阴雨天时,花椒晒不干,颜色发黑、品质变差,就难以卖上一个好价钱。在他的推动下,位于韩咀、赵院、胡家岭的3个花椒筛选烘干车间建成投用,为群众免费烘干花椒。
胡家岭村的村民蔡翻身说:“以前想快速烘干需要到5公里以外的韩咀或者更远的河津去。现在,村里修建起花椒加工中心,随时为大家提供免费烘干服务,彻底解决了花椒容易变质问题。仅烘干一项,每户至少节约了500元左右。”
韩咀村村民任青荣开心地说:“以前靠太阳晒,不一定能晒好,要不就是卖湿椒,利润很小。现在村里有设备,给大家免费烘干花椒,大家更有心劲儿了。”
为把西坡镇的花椒打造成一块金字招牌,他们推动了“三品一标”认证,注册韩咀红椒、赵院花椒等地标产品,推进韩咀、胡家岭精品花椒示范园建设,组织举办“花开韩咀,椒香西坡”花椒节。如今,花椒产业成为了全镇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此外,在镇党委带动下,该镇建成了蔬菜大棚、养兔场、养猪场等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8个村集体年收入全部突破15万元。
立足民生 惠民实事深得民心
“我们老两口儿行动不便,以前吃水非常困难,要掏钱找人给我们拉水,自从有了集中供水,一拧水龙头,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就流出来了,不仅比拉水吃的费用低,也不用四处找人了。”韩咀村的王吉堂谈起吃水的变化,开心得合不拢嘴。
民生事,无小事。师进把民生放在首位,以镇域供水、厕所革命、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筹资3735万元,建成了输水管线总长87公里涉及2.3万人的集中供水工程,完成了547户农村旱厕改造,建成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各1座;完成西坡村等7个卫生室改扩建项目,新建韩咀村卫生室;完成天然气门站建设及管网铺设工程;2017年以来,西坡镇每年兑现教师奖金15万元,发放助学金15万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师进深入镇区、各村调查研究,指导确定了“我为群众办实事”镇级项目15件、村级项目41件。如今,镇区天然气管网入户、党建文化墙、党建主题影壁、党建广场改造等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不负党恩、不负民望,师进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让一件件惠民利民的实事相继落地。在他的努力下,西坡镇的“幸福底色”愈发厚重、愈发靓丽。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