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温暖家园养护中心”是大宁县一家民营独资养护机构,现有专职工作人员23人。现年61岁的董事长贺生平,带领养护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每日奔走城乡,积极开展托管、托养和“长护”服务,全身心投入到养老和残疾人的服务事业中,用爱心传递着温暖,为年老、残疾的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
贺生平是大宁县昕水镇葛口村人,由于家庭贫困,初中还没毕业就返乡务农。为了摆脱贫困,寻找开启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他走湖南,闯广东,在“社会大学”里苦读,想闯荡出一番事业,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也改变自己家庭的生活面貌。
2015年,贺生平腾出自己在葛口村口的一座院落,通过技术改造,在民政局注册,办起了养老院。2016年,在大宁县残联授权和支持下,贺生平对城乡残疾人进行“托管”“托养”,成立了大宁县温暖家园养护中心。2022年,开展了“长护”服务和“阳光家园”计划,并和大宁县中医院签订了医养结合定点服务协议。养护中心对失能老人、重度残疾人、农村五保户,采取入院托养、居家托养、日间照料、护理服务、康复理疗,提高了年高失能老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养老院位于葛口村村口,进门就能看到正面平房顶上竖着一行红光闪闪的大字:“为政府解忧,替儿女尽孝。”院北一排5孔窑洞,院南一座三层大楼,院内和楼道里安装了座椅、娱乐、健身等各种设施器材。位于县城中心的康复中心,贺生平还修建起了两间保健用房,安装了各种养护保健器材。现在,全县各乡镇“长护”对象已发展到220户,养护中心制定了规章制度,贺生平经常带领工作人员乘车奔走在乡村,出入管护对象家中,为这些“不幸的家庭”搞好各种服务,使这些家庭充满欢乐和幸福感,生活中有了欢声笑语。
点亮一盏灯,照亮千万家。养护中心成了朝阳事业,处处洋溢着温馨祥和的氛围。贺生平用一颗热腾腾的爱心,在老年人和残疾人这类弱势群体中燃起了一团熊熊的火,使他们对生活有了信念,越活越有心劲。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对待养护对象要舍得付出,只有舍得才算有一颗大爱之心。”贺生平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的一种人生智慧和人生态度。
太德乡上茹古村冯金梅一家总共6口人,除小孙子智力健全正在县城读高中,其余5人都是残疾人。70岁的冯金梅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老伴贺九锁今年83岁,患脑梗多年,儿子、儿媳和大孙子都患有精神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养护中心开始对冯金梅一家进行“长护”服务,贺生平每隔几天都要亲自到她家看看,帮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接他们一家人到城里养护中心洗澡、保健。有时还陪着他们逛街、买菜、买药。2021年10月,冯金梅带着儿子、儿媳还参加了养护中心组织的旅游,参观了红军东征永和纪念馆和乾坤湾国家地质公园。贺九锁过80岁生日时,贺生平把他们一家接到城里,在饭店里订了一桌饭,还买了生日蛋糕,体体面面地为贺九锁过了一个生日。今年,贺生平又在贺九锁83岁生日时,把他们一家接到县城,为老人高高兴兴地过了一个生日。冯金梅激动地逢人就说:“感谢温暖家园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好社会、好政策!”
昕水镇南庄村村民冯芳梅,61岁,身体患有残疾。今年6月9日住进温暖家园养护中心养老院。入院以后,工作人员为她洗澡,发现她胸左侧的位置有一片腐烂创伤,冯芳梅虽然刚入院,但贺生平觉着她这病一点也不敢延误,必须赶紧治疗,于是立即联系定点医院,将冯芳梅护送到临汾诊治,在医院为她实施手术后又进行精心护理直至康复。
贺鸿雁全身瘫痪,不能走动,自己穿不了衣服,吃饭、大小便都不能自理,心理压力很重。贺生平亲自把他背到养护中心,给他洗脸,穿衣服,照护他大小便,为他送饭、喂饭,还经常给他剪指甲、洗澡、理发,还陪他聊天、谈心,给他讲残疾人励志成才的故事,解除他的思想顾虑,鼓励他看到人生的美好和希望。在贺生平及工作人员的照顾和护理下,贺鸿雁重燃了生活的希望。随后,贺生平又用轮椅推着他到街头、广场去散心、晒太阳,一步一步进行简单的行走训练。同时,还安排专业理疗师给他按摩、理疗,进行恢复性训练。贺生平和养护中心理疗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怕脏,不怕累,使贺鸿雁身体渐渐好转,自理能力一天一天增强。经过近五年的理疗养护服务,贺鸿雁于2020年10月康复出院返家。贺鸿雁逢人就说:“温暖家园,爱暖人心。”
李胜东,二十多岁,被认定为智力二级残疾,是养护中心“阳光家园”计划受托的残疾人。养护中心坚持每年上门服务次数不少于20次,委派康复护理人员上门为他做饭、洗头、洗脸、剪指甲,做多方面的生活照料服务,并在节点送上慰问和祝福,为他讲解生活自理知识,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训练社会适应能力,并上门提供按摩、拔罐、泡脚等运动功能训练,指导他学习公共交通、简单社会场景、工作场景的适应技巧,提供岗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李胜东积极配合,进步很快,也愿意在温暖家园养护中心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经考核合格,养护中心和他签订了劳务合同。李胜东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也能用爱心反哺社会,为受托残疾人康复和护理做贡献,人生有了价值和意义。还有张博雅、单芝玲、冯伟杰、菖燕军几个残疾人,康复后,也都在养护中心和康复中心实现就业。
养老和残疾人事业凝聚着赤诚和爱心。贺生平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设施,多元化增强管护对象的服务供给格局,除关心照料养护中心老人、残疾人日常生活起居以外,还组织外出参观,开阔眼界;为身体恢复以后有工作能力的人员联系工作,让他们增强自信,贡献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人生价值,谱写人生新篇章。
现如今,贺生平继续用爱心传递着温暖,为年老、残疾的弱势群体带去幸福、带去欢乐,让“温暖家园”变得更美好。(李玉山)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