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不断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加快公办学校建设’‘全面抓好教育双减工作落实’‘建设全省教育强市’。这是对我市教育系统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我们将结合全市教育工作实际,精准施策,全力以赴,履行教育职责、体现教育担当,为我市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贡献教育‘硬核’力量。”日前,就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牛福生。
牛福生说,未来五年,全市教育工作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建设全省教育强市这一目标,把握学前教育公办资源扩面、基础教育资源提质、职业教育融合创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教育改革落地见效、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六个重点”,实现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优质教育供给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形象进一步提高“五个提高”,为实现全省教育强市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公办资源扩面。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重大民生工程。要不断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持续做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巩固无证园清理整顿成果,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确保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5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6%,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8.7%。
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要不断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着力构建公平优质教育体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持续推进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公办学校建设,实施《临汾市2021-2023年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启动临汾市第一小学、临汾三中迁建项目。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提质改善工程,发挥四个高中教育集团示范带动优势,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校内涵特色,实现高质量、有活力、多样化的发展目标。
构建新时代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与布局。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调整优化职业院校招生专业,鼓励开设对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校企合作新型专业。推荐建设一批省级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及“双师型”教学名师团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配合推进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项目培育建设、全民技能提升工程等工作。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结、宣传、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推动全市教育评价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全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细,进一步细化方案,强化举措,把作业管理纳入教研内容,坚持分层教学,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真正使学生作业减下来。严格按照“5+2”模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实现公办教育学校和有需要学生的全覆盖。在留守儿童较多的乡村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依托乡村少年宫等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素质拓展活动,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拥有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实施课堂教学增质提效工程。发挥教研优势,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组建校外培训监督机构,构建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减轻家庭负担,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再提升。完成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立足办学定位,瞄准发展目标,以转设理工类高校为契机,启动实施学科专业优化、师资能力水平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融合创新、校园文化培育、治理体系先进“六大提质工程”,建设全省一流的理工类本科院校。推动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双高”建设和升本工作,紧密对接区域高端产业发展需求,通过优化办学条件、扩张建设新校区,实现万人千亩的设置标准,招生专业稳定在40个左右,“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60%以上。同时,支持高等院校围绕确定的重点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继续实施教师“双挂”工程,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面向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实施国家和省“特岗计划”。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加大优秀校长、教师表彰宣传力度,开展“优质学校、优秀校长、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倡导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教育事业关系各行各业,关系千家万户。”牛福生说,“全市教育工作者将全面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工作,为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