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坚持一个引领,统筹三大板块,聚焦五大重点,实现五个新跨越’的‘1355’战略,对临汾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临汾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就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全喜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代会精神上,紧紧围绕‘1355’战略部署,找准职能定位,细化目标任务,推动任务落实,为重塑大市荣光、再造临汾辉煌贡献工信力量。”史全喜说,下一步,市工信局要持续发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把转型项目做实、把结构布局做优,扎实推动基础产业提质量、新兴产业增规模,开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在产业转型上,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抓机遇、挖潜力、锻长板、补弱项,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史全喜说,我们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打造千亿级绿色传统产业集群,依托晋南钢铁集团、建邦集团、中升钢铁、平阳煤机、汤荣机械、中信机电等优势企业,继续提升装备水平,实施4个钢铁行业减量置换项目,打造上下游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条,建设以曲沃为中心,向侯马市、翼城县方向辐射的临汾千亿级钢铁铸造产业集聚区;以打造“绿色焦化产业基地”为引领,稳步推进我市统筹布局的8个焦化转型升级项目,进一步优化焦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以洪洞、古县、安泽、翼城、浮山、襄汾、曲沃等7县为依托的焦化-煤化工产业集群。
“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抓龙头、铸链条、强集聚,打造五百亿级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打造五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史全喜说,我们要以龙头培育、园区建设和强链补链为路径,推进现有铸造业向精密铸造、绿色铸造、高端铸造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我市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标杆作用,推进打造临汾开发区(甘亭)、尧都区、襄汾县、翼城县、侯马市、蒲县、霍州等7大装备制造板块,将我市打造成全省煤机装备制造、白色家电、专用机械、汽配等行业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基地;要补齐、延伸和做强先进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前沿新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细分领域产业链,推动总投资300余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建设,联动装备制造、电子电器制造等企业,引导产业集聚布局发展,优化新材料产业布局,加快实施技术攻关,梯次培育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大影响的500亿级“雁阵型”新材料产业集群。
史全喜表示,在扎实做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方面,要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规上工业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加速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建设,推进各级各类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大数据等试点示范建设,总结凝练出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在持续推动工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方面,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组织推动企业在设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向深度融合方向发展。钢铁行业,进一步深化制造执行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集成应用;焦化行业,通过大力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实现能源监测可视化管理;装备制造行业,鼓励企业通过广泛采用高精度、高性能、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进一步提高数字化制造能力和水平。持续推动5G基站建设,加快全市公共资源开放,引导更多工业企业开展5G应用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全力以赴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多措并举推进转型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工业信息化水平。”史全喜说,我们要强化运行分析调度,精准分解目标任务,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问题,强化服务,深入开展入企入园入区服务,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精准帮扶。要建立项目库,及时调度全市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科学分类依次推进,动态管理,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达效一批的项目格局,在落实三级包联重点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对规模较大、有行业引领作用的项目实行领导班子包联制度,形成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包联挂牌推进工作机制。
史全喜说:“工业兴则产业兴。为实现争先、进位、崛起的目标,推动我市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我们要以更加激昂的斗志和百倍干劲,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在‘十四五’时期重塑大市荣光,再造临汾辉煌。”
记者 柴云祥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