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省各地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人们切实感受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推进“四单制” 实事办好办实
“护坡不渗水了、积水坑也没了,谢谢政府的帮助,也感谢工程队、网格员的大力支持,网格‘回单’上我一定给大家点个大大的赞……”11月2日,面对网格员的回访,榆社县城区东升街背街巷20号居民杨永明连声道谢。
此前,杨永明家院内东侧石砌护坡因年久失修,变形凸出、渗水明显,且紧邻房屋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多次查看并下达危房搬迁通知书,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去处,杨永明一家一直在此居住。东升社区党总支书记游宪明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县城区党委进行了汇报。经过多方协调,社区“派单”、工程队“接单”,变形凸出的护坡重新修砌。工程完工后,社区党员又到杨永明家查看情况,就修砌情况以网格“回单”形式进行了反馈。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榆社县城区党委以问题为导向,紧盯“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这一核心,扣准“部署、示范、推进、落地”关键环节,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以最突出的问题为抓手,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创新性推出“四单制”优质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问题、服务民生。“四单制”服务模式聚焦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党员为执行主体,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网格“回单”的闭环式机制,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句句有回答”,切实以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为民服务治理效能提升。
榆社县城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入推进“四单制”,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不断加大为民办实事工作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安心、更舒心。
治污染出实招 提升群众获得感
“这下我们再也不受扬尘污染了,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解决了困扰我们的污染问题,给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10月30日,家住朔州市朔城区辛庄村的村民周涛说。
国庆长假期间,周涛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朔州市“12369”平台反映了山西晋能硅铝厂无组织排放扬尘污染严重,影响周边3公里范围6家企业与3个村居民聚集点正常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没想到,反映问题的当天,朔州市生态环境局朔城分局便到达现场进行核查,对发现的环境问题立即要求企业限期落实整改。当执法人员3日后进行问题整改“回头看”时,污染问题已经整改。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朔州市生态环境局朔城分局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以化解突出环境安全隐患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线索为重点,扎实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今年以来,该局共受理解决环境投诉案件62件,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及时对存在的环境问题限期落实整改,解决了影响周边企业与居民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全部在5个工作日内做了回复,群众对处理结果件件满意。
“我们始终将‘学史力行’四字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带着速度力度温度为民办实事,以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工作为切入点,谋硬招、出实招防污治污,用心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充分展示新时代生态环保铁军的新风貌。持续改善朔城区生态环境质量,让朔城区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朔州市生态环境局朔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志文对记者说。
列清单建机制 办好群众身边事
“家里的自来水以前像筷子一样细,经常是要洗衣服、做饭却没有水。”11月20日,翼城县南梁镇南梁村村民张红艳笑逐颜开告诉记者:“现在自来水大多了,24小时不停水,想啥时候用就啥时候用,真方便。”
原来,南梁村使用的老式水表多年来跑冒滴漏严重,造成水费收取难、村民用水难等诸多问题。今年,该村将为全体村民安装智能水表列为办实事清单重点项目,以村集体投资加村民自筹的方式投资20余万元,于6月初完成了智能水表安装工程。经测算,该村的用水量由安装智能水表前的每天300立方米下降至现在的每天62.8立方米,节约了近五分之四。
解决用水跑冒滴漏问题,保障了群众正常安全用水,是翼城县今年重点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该县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唐兴、南梁、中卫等9个乡镇180个村实施了安装智能水表工程,水费收取难和群众用水难得以综合解决。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翼城县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基本着力点,以“推进一批项目建设、兴办一批民生实事、推出一批惠民举措、建立一批长效机制、打造一批志愿队伍”为引领,倾心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该县列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涉及1005件办实事项目,其中四大班子领办重点项目41件,各乡镇、村领办重点项目94件,县直单位办理重点项目870件。(张谦 马占富 张志刚)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