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2022-01-08 09:24: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提起农机,人们印象中总是冒着黑烟的柴油拖拉机。如何改变大家对传统农机的印象,让高科技农业机械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农业生产?如何帮助农民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高产高效?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不断钻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农业机械的高科技、高智能提高农业智能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贾东平说。

  如是说如是做,该中心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全力推动全市农业机械提质升级,不断补齐农机化工作短板和弱项,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政银服务 纾解融资难题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组织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在为农户提供管家式、保姆式、托管式等对外经营服务中普遍存在的机具更新、土地流转等环节流转垫付资金方面的困难与问题。

  “若在银行贷款,既要抵押又要付息。”贾东平说,融资成了农机合作社、经营户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问题,该中心主动探索金融帮扶农机服务模式的新路径,与多家金融机构对接,牵线银行金融企业介入担保公司、“嫁接”保险公司,就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贷款问题进行磋商。2021年6月,该中心与中国农业银行临汾分行、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太平洋保险临汾中心支公司等金融机构,就农机金融战略合作成功签约,搭建起“政银合作”桥梁。

  同时,该中心还通过支农惠农政策,初步探索出“银行出资—公司担保—分担风险—降低成本—合作共赢”的路径,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业机械化提质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企合作 降低生产成本

  燃油费用是农机生产中的一项较大支出,尤其是在农忙时节,农机生产更是面临油料紧缺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积极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临汾石油分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临汾销售分公司联系对接,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解决农机户用油难用油贵的问题。

  “三夏”“三秋”期间,凡是通过年度检审验、持有效驾驶证和行驶证的农机户,在中石油、中石化加油,均可享受0.4元/升至0.6元/升的优惠加油服务。这一举措,既为农机户解决了难题,又降低了农业生产作业成本,还有效引导、规范了农机车辆的管理。

  与此同时,依托中石油、中石化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该中心还在中石油、中石化网点便利店内增加农资物品,方便农机户在加油的同时,购置质量有保证的种子、化肥等农资,实现“一站式”购物。伴随着中石油、中石化网点便利店农资物品的推广、覆盖与不断丰富,集中、规模采购还将有效降低农资购买价格,直接带动农业生产降低成本,让广大农民直接受益。

  农机发展 探索服务路径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的高科技、智能化。植保无人机的使用,在提升农业高产、高效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植保无人机没有纳入购置补贴目录,无法享受购置补贴。针对这一问题,市农机机械发展中心与供应厂商多次联系、反复沟通,最终为每位购机户节省了4000元的成本,成功探索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又一路径。

  2021年11月,该中心在襄汾县组织开展了植保无人机集中采购发放仪式,邀请技术专家现场开展了无人机技术实操培训,并成立了临汾市无人机植保联盟,在探索农机具集中采购、集团作业、集体培训的农机服务新模式上又前进了一步。“后期,我们还将成立农业机械联盟,用足用活惠农利农政策,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贾东平已经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下一步目标开始谋划。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率已经达到75%以上,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快速高效发展,为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对接高校 培养专业人才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该中心与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沟通洽谈,结合农民需求,委托高校开展农业耕种、机械操作、科学配置农机具、装备升级等方面的系统化学习培训,把高等院校的教育培训优势与农机、农户充分融合,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同时,该中心与高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按照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一方面培养农业人才,另一方面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共同探索政校合作服务“三农”发展新模式,不断提升农业机械整体装备水平、管理水平,使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专业化、规模化。

  记者 张玉萍 实习生 李聿哲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