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常有外地学校来翼城交流学习,但翼城人总怀着一份自信说,咱这有两支队伍是“学不走”的——一支校长队伍,一支教师队伍。
如果问他们,教育工作者肩上最该有什么?
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就是责任和担当!
从县城到乡村,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在任重道远的育人之路上,他们坚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心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用付出和汗水续写华章。
正气充盈 清朗昂扬
新学期,新气象。9月2日,翼城县隆化镇浇底学校召开全体师生大会,师生们站在崭新的教学楼前精神抖擞,一旁的国旗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从孩子们清澈的灵眸中,校长李国红读出了山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孩子们的这份清澈让李国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在浇底学校一天,就要用心管好每个学生。
3年前,从县城的职业技术学校来到位于山区的浇底学校后,李国红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立规矩,周一至周五与学校老师一起,在学校吃、住;外出开会,早上的会中午必须回学校,下午的会晚上必须回学校。“我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影响到学校老师的教学态度,要让他们安心、踏实教学,咱就得先做出表率。”李国红的管理原则是,教师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个学校,老师有很多,校长只有一个,咱必须真真正正地为老师着想,尊重老师,带好教师队伍。”翼城四中校长冯俊生直言,“校长校长,一校之长,是教师大胆干事的坚实后盾。比如,家长对老师有意见,咱不能直接把老师推到前边,让老师去解决,而是要在弄清楚事情原委的情况下维护好家长和老师双方的权益,咱来出面解决。”
8月24日下午,开学前夕,翼城县汇丰学校校长李和平与教师一起在校园里打扫卫生,为开学做足准备工作。脚踏实地干实事是李和平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跟老师们在一起工作,就能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精准地为他们服务。”
2019年开始,翼城县所有公办学校的年级主任及副校长,必须投入到一线教学中。“学校负责人必须带课,不仅要带课还要带好课,在同年级教师比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翼城县教科局党组书记、局长郭艮山说,学校领导班子不脱离一线才能接地气,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氛围的良性发展。
立德立言 无问西东
去年,浇底学校新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建成投入使用,开学当天,孩子们在塑胶跑道上自由奔跑、在草坪上打滚的场景,让该校教师杨倩历历在目。她说:“随着山区学校的学习环境逐步改善,山区学校的学生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2010年,杨倩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参加了当年的教师招聘考试,顺利通过考试后,选择到浇底学校任教。她说:“我就是从浇底学校走出来的,我的父亲也是浇底的老师,我的梦想就是回母校任教。”
时光如梭,当杨倩成家当了母亲后,更加明白了山区教师坚守的意义。“孩子两三岁的年龄最黏人,每次我要回学校,她就一句一个妈妈地叫。现在上小学了,她有时还会问我,‘为什么别人的妈妈晚上都会哄孩子睡觉,我的妈妈就不在身边呢?’”每每听到女儿的这些话,杨倩都会撇过头抹掉眼泪,然后告诉孩子,“妈妈的学校也有很多孩子,他们更需要妈妈。”
做过很多选择题的杨倩,被记者问起最初的那道“选择题”,“如果让你再选一次,你还选浇底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选!”
今年中考前两个月,汇丰学校初三年级教师杜文君体检时查出肿瘤,当时中考前第一轮复习还没完成,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程,杜文君一直坚持到第一轮复习结束才去省人民医院进行医治,等待确诊结果需要一周时间,她跟医生商量说:“能不能等中考结束后再来手术?”医生说:“鉴于你现在的病情,建议马上手术!”去省人民医院的前一天晚上,她还坚持给学生上了一节晚自习,把两个班的课委托给其他老师,并给每个学生单独发信息,安排近期的学习内容。
手术结束后仅一周,杜文君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学生们听说她回来了,第一时间涌到办公室,见面的一瞬间她和孩子们都哭了。杜文君说:“不是我的学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我的学生。别人说我傻也罢,说我憨也好,我的心始终在这三尺讲台上。”
唯实惟先 善做善成
“每年县里教师节表彰大会,谁拿了‘模范校长’这个荣誉,大家都是一边夸赞一边羡慕。”在翼城县北关小学校长石永栋心里,“模范校长”的一纸荣誉远比其他奖励有分量。
“翼城教育工作者的敬业态度与县教科局的管理有很大关系。”石永栋说,能视频开会就不现场开会,能电话通知就不聚集开会,县教科局轻易不开“校长会”;严禁广告推销进校园,凡是进校园的活动找局长,净化校园学习环境,让校长踏踏实实地把心放在学校,抓教学质量,抓学校管理,“这是上级领导部门给我们的一份信心,同时也激励我们更用心地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教师不怕苦不怕累,就怕不公平。”有着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吉军,2018年来到翼城二中任校长后,便开始了改革之路。
制定考勤制度,解决教师队伍干不干的问题;制定绩效考核办法,上至带课副校长,下至刚入校的年轻教师,一视同仁,解决干多干少的问题;制定奖惩制度,解决干得好不好的问题……吉军坚信明规则可以打破暗规矩,从而提升教师积极性,优化教学环境。
教育要发展,队伍建设是关键。
近年来,翼城县委、县政府在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用条例的前提下,坚持教科部门领导必须懂业务,把一批懂教育、善管理的干部配备到县教科局领导班子,坚持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难题,不断完善校长竞聘任用机制,把学校部门的设置权、副校长的提名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等,全部放手由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将工作出色、社会认同、经验丰富、善于创新的人才提拔到校长岗位。同时,进一步强化教师“造血”功能,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式策略,与清华附中、深圳南山等院校和地区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教育交流合作,让教师走出校门、走出翼城去学经验、扩眼界;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通过公开招聘、争取特岗、引进人才和返乡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为师资队伍持续“换血”,不断强化教师培训,深入开展“三优”评选,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权益,广大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荣誉感持续提升。
正如翼城县副县长聂华所言:“坚持服务理念,政府乐于当好教育工作的后勤部长。”
尊重教育规律,把校园还给校长、把课堂还给老师,不干预、不折腾,乐学乐教的教育氛围在翼城蔚然成风。
记者 刘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