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校长好教师是县域教育的增长极——解读翼城教育系列报道之二人才成长篇

2022-09-16 09:09: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思想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导力量。近年来,翼城县全面提升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县域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

  翼城县的校长“有一套”,翼城县的名师有点儿“了不得”,只要谈起教育,就眼里放光、脸上带笑、口中滔滔不绝,心怀诗和远方。一个小县城的教育工作者怎么就能有这样的格局、视野和理念?

  原来这是“有迹可寻”的。早在2012年,翼城县就“组队”到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考察学习,与清华附中签订了《教育战略合作书》,先后3次选派90余名校长和教师到该校“取经”,将清华附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全县推广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后,翼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组织带领县直学校校长赴北京参加AFS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去成都参加中国国际教育展,实地考察重庆一中、徐悲鸿中学等知名学校、研习名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促成校长们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在“走出去”同时,该县积极采取“请进来”战略,经常聘请教育部、省教育协会、省内外教育专家来翼城讲学指导,积极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培计划”项目,并于2017年被确定为“国培计划”项目县。

  从“普通教师”到“最年轻校长”

  今年34岁的北师大硕士研究生马丽燕是土生土长的运城市稷山县人,如果不是2013年夏天那个电话,她不会成为翼城县最年轻的校长。那年,刚刚走出北师大校门的马丽燕看到翼城中学的招聘启事后,拨通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电话。当被告知招聘已满时,她鼓足勇气“推销”自己,“我是北师大毕业的,自认为基本功很扎实,您看可以试试吗?”“那你来吧!”就这样,经过面试、讲课,马丽燕被成功录用,成为翼城中学一名化学老师。在翼城中学历练6年之后,马丽燕又接受了一次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测试,“莫名其妙”被聘为校长。事后她才知道这是一次校长选拔考试,她被委以重任,担任里砦初级中学校校长。

  起初人们为马丽燕捏了一把汗,因为和她搭班子的都是比她年长且有着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同事,但马丽燕参加校长培训学习后很快成长起来,并用她的真诚、谦逊和实干赢得了大家认可。“我们这个班子老中青搭配,各有所长,优势互补,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战斗力很强的团队。”这两年,里砦初级中学校每年参加中考的学生有三分之一考上翼城中学,教学成绩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肯定。

  马丽燕的经历不是个例。长期以来,翼城县先后出台了教育系统人力资源开发行动计划、“三名工程”实施意见和年度实施方案,积极完善校长竞聘任用机制,着力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不拘一格选聘中小学校长,真正把工作出色,师生、社会认同,经验丰富且创新能力强的人才提拔到校长岗位。

  2019年该县掀起一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大考,和马丽燕一样赶赴乡村教育一线的新任校长有6人,县直薄弱学校新配校长3人。此外,该县还大胆放权,把学校部门的设置权、副校长的提名权、中层干部的任免权等,全部放手由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后行使,从而为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梯队,培养和造就一支理念新、管理好、教学优、作风硬的校长队伍和一批学校中层管理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名师”到“能量辐射源”的转化

  “每年暑假对于其他老师是休息时间,对于我来说却是最忙碌的时候。”8月20日,刚刚结束临汾市中央彩票公益金资助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班工作的北关小学副校长席鹏回到学校,微信上老师们热情洋溢的问候令他疲惫全无。

  席鹏是临汾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也是翼城小学段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他的工作室共有15名老师,囊括了全县小学语文教学骨干。大家有时探讨课堂教学,有时进行同课异构,有时学习传统文化……每个人都在这里展示学识和特长,同时收获积淀和成长。“以前觉得只要自己学好、教好就行了,自从成立名师工作室后,觉得这里就是一个能量辐射源,要向全县老师分享好理念好做法,更高层面地履行传帮带的社会责任。”

  暑期同样忙碌的还有汇丰学校的常芳老师,刚刚给县里新聘的教师进行完培训,又投入学校初一招生工作中,还有学校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许多工作也需要她做。“有人说教师工作很辛苦,我们却很享受,因为在提升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常芳满满的成就感。

  近三年来,翼城县共评选出28名“翼城名师”,并组织名师和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开展了“翼城教育大讲堂”和名师送教下乡活动,重点服务和培养本县入职三年来的青年教师。经过多种形式持续不断的“充电”学习和专家名师的指点,如今这批年轻教师已成长为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队伍,部分教师在全县赛事中崭露头角。

  从校长到老师的精神传承

  县城东南方向40公里处,位于西阎镇的西阎学校是全县最偏远的一所山区学校。9月1日一大早,满身乡土气息的校长王立宏就站在校门口翘首以待,150名学生归校,一个也不少。随后,孩子们“飞”进校内的乡村少年宫,有的玩起了花样跳绳,有的练起了毛笔字,还有的开启一场酣畅淋漓的围棋博弈……王立宏静静看着这一切,内心有一种别样的满足感。

  王立宏在西阎学校干了30年,担任校长20年,亲历过学校荒草丛生、师生寥寥的窘状,也亲历过上门苦口婆心劝孩子上学遭拒绝的难堪,如今迎来花园式农村小学,孩子们纷纷回流。在宽阔明亮的会议室里,他和青年教师谈起了心,“西阎不仅是我教书育人的场所,还是家,更是阵地。我们一定要守好山区教育这块阵地,这不仅是山区人民对我们的期待和托付,也是山区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9月3日是周六,快中午的时候,里砦中心校校长马晓峰和老师们走进食堂操作间,有的和面、有的切菜、有的烹饪。一个小时后,油饼炸好了,烩菜熬好了,马晓峰和老师们坐下来边吃边聊。新学期开始了,老师们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建议,马晓峰暗暗记在心上。两周一次和老师们一起做饭、吃饭是该校“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近了关系,凝聚了人心。“当校长尊重关爱老师的时候,老师也自然会把这种尊重关爱传递给学生,这是一种精神传承。”李亚男老师2020年来到该校,受“家”文化的浸润,成长为一名很有爱心的老师,也成为学校语文教学骨干。每次大家做饭聚餐之后,她就像注入新动能,工作干得更起劲了。

  乐学善思、奋发有为、和谐共进、勇争一流……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批好校长好老师,翼城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出争奇斗艳、姹紫嫣红的美景,为临汾教育百花园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