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引领打造育人高地 ——解读翼城教育系列报道之三立德树人篇

2022-09-19 09:18:5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青少年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至关重要。

  走进翼城县多所学校,照壁上“党的教育方针”格外引人注目。其中,“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好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多年来,翼城县始终秉持“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 全面育人”的理念,关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重做好学生爱党爱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工作在“面”上不断拓展,在“点”上不断深化。近年高考奖励大会上,县上对高考达一本线的学生每人赠送一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和《习近平在正定》,激励他们以青年习近平为楷模,不忘初心,励志勤学,报效祖国,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党史教育铸魂育人

  2021年,翼城县启动了“共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讲好一堂课”三个一活动,全县3万余名师生参加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紧接着,各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进课堂亲自给学生讲党课,全县思政教师举行了党史学习教育集体备课教案展示,县教科局录制了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讲党史故事的短视频在各校联播,并开展了《讲好党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大赛、全县师生诵读《大写的中国》等系列活动,引导师生全面了解、认知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伟大成就、宝贵经验、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为孩子们打好人生底色。

  耿延芳是汇丰学校小学部党支部书记,与“中华魂”读书活动有着特殊缘份。2007年她被学校推荐参加“中华魂”演讲比赛,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全国一等奖,2012年又获得“中华魂”读书活动全国先进个人荣誉。

  耿延芳表示:“‘中华魂’主题活动是我们学校的一项品牌活动。11年来,学校累计参加全县‘中华魂’演讲比赛80余次,其中10余人获全国奖项,5人赴京参加全国颁奖仪式。‘中华魂’主题活动在铸魂育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校的周鑫鹏、申自彦同学在周末骑电动车帮助八旬老人赶赴中医院就医,并为其支付回家租车费用;李文博同学放学路上捡到装有4000余元现金、身份证的钱包归还失主;马酉寇、赵筠菁、田子钰同学捡到手机还给失主;周世博、周习宇捡到重要档案袋交到派出所……‘弘扬雷锋精神,做新时代好少年’在汇丰校园蔚然成风。”

  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2021年11月29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不久,刚刚担任翼城县委书记的黄晓君为翼城中学高三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黄晓君语重心长地说:“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树立远大的志向,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立大志、树大志、志存高远。这样,你们在人生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有力量克服。我预祝孩子们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迈好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孩子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决心。

  今年8月3日,一场接地气的学习经验交流讲座《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在翼城三中举行。担任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2010年毕业于翼城三中的校友高垚垚,他从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生,一步步奋斗到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他将自己的励志求学经历分享给高三全体师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受触动。

  无独有偶,翼城二中8月8日下午也邀请来了一位客人——凡小盼,她是南梁镇西尹村人,2000年毕业于南梁中学,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凡教授结合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为2023届高三年级学生作了一场主题为“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励志讲座。她说:“人生就是要不断去努力、去改变、去尝试,只有试过了才知道自己到底能走多远。”她激励同学们要有信心、有毅力,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将来报效祖国。现场学生深受鼓舞,反响热烈。

  用身边可见可感的人和事教育孩子们,这是翼城县推进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县教科局在孩子们最合适的年龄把最需要和最可能接受的东西教给他们,分阶段确定教育内容;各学段各学校通过课堂教学传递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自己所看、所感、所悟,达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机统一、践行合一。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讲文明守礼仪;通过“大手拉小手”活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养成教育;通过“新时代好少年”等活动树立典型,形成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以及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目前,全县已创建省级文明学校4所、市级文明学校3所,涌现出22名市级以上新时代好少年。

  心理教育温暖心灵

  春雷学校初一年级有一名女生,父母离异,平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姑姑照看。特殊家庭造成女孩孤僻、压抑、烦躁的个性,不善与人交流。初到学校的一周内,几乎和班里所有女生起过冲突,打过好几次架,学校很头疼,女孩也不想再上学。奶奶无奈找到县教科局信访室求助。县教科局高度重视,迅速组成了由董新成、刘小丽牵头的志愿帮扶团队,对女孩进行心理援助。大家共同研究孩子情况,精心制定援助方案,从2021年11月22日开始,先后对这名女生进行过8次心理援助。在帮扶团队、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女孩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班级和同学冲突明显减少,有了朋友,喜欢上了画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老师和同学都说她变了。

  在不少乡镇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数量占到1/3以上,如何对他们实施心理关爱显得尤为重要。县教科局青春飞扬志愿服务队每月至少到基层学校开展一场心理健康志愿行动。孩子们起初看起来缺乏自信,志愿者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做游戏,等气氛活跃起来后再和孩子们聊天,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缓解心理压力。每次走的时候,孩子们都依依不舍。这样的志愿行动目前已举行过百余场。志愿者不仅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勇气、希望,还给山区留守儿童送去文具、篮球、棉服等学习生活用品。同时,青春飞扬志愿服务队还分组给全县学生、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对有需要的师生实行“一对一”辅导,为大家解决心理困惑,帮助师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在爱心人士的大力推动下,翼城县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目前全县共有心理教师58人,各学校都成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多层次的心理主题班会、团辅等活动。另外,县里还会重点开展全局性、个性化的心理讲座,如开学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应急反应、应对校园欺凌等,还会邀请优秀心理教师制作缓解中高考考试焦虑专题视频在电视台播放,为孩子们打好考前“定心针”。

  五育并举生命出彩

  开学了,翼城县北关小学的课间操再次上演翼城花鼓大戏。上千名小学生每人背着一个至七个腰鼓,蹲、蹦、跳、碾、转,在同一鼓点节奏里变化万千,动作舒展,节奏欢快。该校于1988年成立花鼓队,培养了一批一批的花鼓幼苗,先后两次夺取全国少儿舞蹈小荷风采最高奖“小荷之星”奖,五次斩获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金奖,十次荣获国家级艺术大赛金奖……“发展艺术教育对于情操陶冶、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北关小学的艺术教学融入翼城花鼓,让这一非遗项目得以传承,在孩子们心中植入文化自信,更加热爱家乡。”北关小学校长石永栋说。

  在翼城县,几乎每所中小学都形成了各自的特色“非遗”传习项目,浑身板、河蚌舞、丑花鼓、太极扇……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体验之美、合作之美、艺术之美溢满校园。“非遗进校园”的同时,全县各中小学深入开展“一校一品”特色创建活动,各学校均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艺术项目、体育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发展兴趣爱好,展示才艺特长。

  “老师,我想报名参加‘双抢’活动,帮农民伯伯抢收粮食……”9月2日,在中卫乡完全小学首次劳动课上,五年级的孩子们向老师提出“要求”。原来,去年10月中旬,校领导带领师生帮助农民抢收玉米后,抢收抢种被列入劳动课,有几位同学的抢收作文在“优秀习作”里发表,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同日,在西闫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们走进他们的蔬菜基地,西红柿熟了,翠绿的黄瓜挂上枝头,他们吃着自己种下的菜开心极了。翼城县每所学校都依据自身资源开展了内涵丰富、活力无限的劳动课,劳动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习增长才干、运动强健体魄、艺术提高审美、劳动创造未来。如今的翼城校园,处处呈现出鲜活的人文亮点,展示着无穷的生命张力。

  记者 景秀红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