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秋高气爽,阳光和煦。上百亩的菊花田里,一株株菊苗长势正盛,顶上抽出的花骨朵含苞待放,几个身影在田间穿梭,忙着采摘胎菊……这里是曲沃县高显镇太许村的菊花种植基地。
短短两年时间,这里的菊花产业落地生根,分枝繁殖,成为村民公认的“致富花”,让太许村实现了从“产业起步”到“产业强村”的华丽转变。今年,该村又定下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的经济强村目标,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全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
“种菊花好,这个产业不累人,效益还好,跟着村集体干,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67岁的崔秀娥在基地里一边熟练地摘花,一边向记者讲起菊花种植的好处。
以前,太许村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村集体收入不多。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从去年开始,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帮扶部门的帮助下,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外出学习考察,发现种植菊花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决定在一般农田上发展菊花种植。从最初5亩试种到今年推广种植100多亩菊花,这项产业不仅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而且激发了一大批本村及周边农村闲散劳动力种植菊花的积极性。
发展产业,需要相关单位的支援,还得引入专业的人才。从今年年初开始,村干部开始组团攻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彦斌负责统筹全局,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桃专门负责菊花种植,支部委员姬家鹏负责产品包装宣传,一边围绕菊花产业、一边围绕人居环境治理,他们一趟趟往县里跑、往市里跑,联系相关企业单位。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干部的超强执行力让菊花产业又迈向一个新台阶。在县农发公司的指导下,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成立了曲沃县太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了菊花加工基地。村干部又争取上级资金,为基地购置烘烤设备、建设包装车间,同时村集体进行担保贷款扩大菊花种植规模。在销售方面,县农发公司协调两个龙头企业同太许村进行合作,将菊花产品纳入当地知名企业的特色农产品之一,由专业公司提供技术、包装支持,形成品牌效应。与县域内一家企业达成订单销售协议,预定1万斤菊花产品作为企业工人福利,同时将产品进驻药店和商超,市场收益十分可观。
“产品做得好,管理更要跟得上。”孙彦斌说,太许村采取“公司+龙头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县农发公司牵头融资抓市场、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管理、龙头企业品牌打造和订单销售的作用,采取“每月听取汇报+年底财务审计”方式,村“两委”对村级公司运营进行常态化监督,助力菊花种植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之路。
如今,在太许村的东南方向是正在建设中的菊花加工基地,这里集杀青、烘干、储藏于一体。基地的所有菊花利用人工初筛,经过现代化环保杀青、烘干设备对菊花进行加工,烘制成菊花茶予以销售。“这一朵朵小小的菊花,不仅让集体经济有了收益,更让村民们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今年,太许村菊花产值预计能突破百万元。”孙彦斌说。
种植菊花,能壮大集体经济;搞好基建,让村民时时受益。两年来,太许村改造电网,增设路灯,修建下水,整洁村容村貌,打造一事一议文化长廊,建起文体广场,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道路也实现雨天不陷泥、晴天路不颠,路通畅车顺畅村民心情也畅快。
75岁的老党员张贵珍说:“村子这两年变化真大,村集体有菊花产业,村里建得越来越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生活我们的精气神也好了。”
目前,太许村的百亩菊花陆续进入盛开期,村民正趁着晴好天气抓紧采摘,确保丰产丰收。孙彦斌说:“下一步,我们将紧紧依托菊花基地,带动更多村民就近采摘务工,真正让这个富民产业鼓起村民腰包和村集体的钱袋子。”
记者 祁 欣 实习生 韩枝伶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