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柏山寺乡大庄村集体经济纪实

2022-10-25 09:12: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沿着平坦的柏油路蜿蜒前行,随着道路两侧出现一座座高标准的现代化果园,就抵达了吉县柏山寺乡大庄村。站在村头,远处是满山绿色植被,层峦叠翠,近处是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香气沁人心脾。

  大丰收的场景,让这个山村充满了盎然生机,更洋溢着振兴的希望。

  美丽的大庄村,用两年时间实现产业再升级,打破了村级集体经济仅依靠土地承包和光伏发电增收的局面,通过多村抱团发展,探索出多元化培训促增收的新路径。

  从2020年开始,大庄村探索出“村村联合、抱团发展”的模式,先是整合3个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及东方电气帮扶资金,利用闲置场地,建成了可容纳150人的西岭培训基地,该基地包括餐厅及其他配套设施设备。基地建成后,当年就产生了效益,一场又一场的农技等培训都在这里举行,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增收的同时,村民也能持续“充电”提升农技。

  2021年,大庄村又整合6个村扶持资金300余万元,通过联合作战,凝聚合力激发集体经济发展“乘数效应”,对西岭培训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同时,和吉县果树研究所联合建设了有机苹果示范基地,集研发、培育、推广于一体,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各村级集体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共谋,集体增收,村民受益。大庄村带动9个村一起“破壳”迎新生,跑出特色产业发展的“加速度”。这里充分利用吉县苹果金字招牌、柏山寺西岭精品园区、苹果科研基地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发展高附加值的“培训+苹果”“培训+旅游”“培训+民宿”等新业态。目前,西岭培训基地已累计举办各类党员干部学习培训10余次,开展苹果、花椒、农机等技能培训40余次,惠及群众6000余人次,为集体创收30余万元。同时,还带动了辣椒酱、槐花蜂蜜、苹果花茶、苹果脆片等农副产品的销售,周边10余户群众还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增加了收入,社会效益可观。

  村民刘天保是受益者之一,去年他把自家的住房重新装修改造成民宿,红瓦白墙外,蔬菜花草装点院落。借助村里发展西岭培训基地的东风,刘天保当起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精心装饰过的民宿,给他带来商机,只要村里有培训,他家无论餐饮还是住宿,回回都能爆满。

  “大庄村的集体经济火了,村民也增加了收入。这样一来,村民和集体有了深度的利益联结,产业振兴才有内生动力。”柏山寺乡党委组织委员刘成龙说,“农村产业发展的目的就是村级集体增收,让农民跟着受益。截至目前,随着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收益有望达到百余万元。”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受益者自然是村民。大庄村按照兼顾公平、利于长远的原则,制定了“235”村级集体经济利益分配机制。“2”即收益的20%用于培训基地的日常运转,不断提升培训基地的服务质量和品质,保障其高质量发展;“3”即收益的30%作为培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资金,用于新项目、新业务的引进发展,保障其可持续发展;“5”即收益的50%作为参与各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分配给各村,让各村都得到实惠。

  现在,大庄村及周边9个村环境优美,大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吕孔军说:“依托集体经济的发展,各村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各项建设有了底气,让村民参与有了动力,民心也聚起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牛俊中感受最为深刻,他不仅在西岭培训基地上班,又借助培训“涨”了知识,果树管理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自家的7亩果园也实现了改造升级,自己的荷包也鼓了。

  如今,大庄村正在演绎着一曲新时代的奋斗之歌,村级集体经济带领更多村民增收致富,村民扎实肯干、思变求新,日子越过越好。下一步,大庄村将积极拓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助力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化、规范化发展,持续开辟集体增收新渠道,走出富民强村新路子,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