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把营商环境优化好,持续释放临汾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这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主任高雪玲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市场主体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我市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态势,提高站位、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把全市中小微企业普惠政策落实下去,把蕴藏在社会中的创新创业潜力激发出来,促使更多市场主体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高雪玲介绍,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迫切要求,是加快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繁荣市场经济、增进民生福祉的现实需要。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过去一年定期召开全市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部署加大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会同有关部门坚持纾困和培优两手抓,统筹协调落实国、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恵企政策,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堵点和痛点,推动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小升规”培育工作目标完成率全省第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数量全省第三,股改入库数量在全省第五,侯马市被列为全省首批六个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万户。要梯次推进个转企、小升规,滚动实施‘四上企业’集中入库月活动,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20户。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一批小巨人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5户。对我们来说,这些具体目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高雪玲说,全市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将牢牢把握“市场主体建设年”的重要机遇期,狠抓培育,服务升级,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体而言,就是要——
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今年以来,市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心精准摸排企业需求,迅速梳理政策措施,开展全市“中小企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研究出台纾困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帮助全市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好政策,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市场活力。随后还将加强督查和评估,推动落实好现有惠企政策。同时,强化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及时推动出台中小企业新的针对性政策措施;健全融资促进体系,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建立服务专班,深入开展“政策找企业、服务找企业”“中小企业服务月”等活动,为中小企业办实事解难事。
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中小微企业在线服务“一站式”平台,加大“个转企”支持力度,构建“小升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加大分层培育和分类指导。着力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实施中小企业补链强链稳链行动。
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化、专业化发展。根据各县(市、区)产业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围绕产业链培育一批产业定位聚焦、配套设施齐全、运营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引导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集聚,引导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挥政策集中、智慧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成的功能,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中小企业专业化竞争新优势。
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积极融入5G、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支持互联网、软件等领域数字化创业,引导平台服务型中小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和内容等的资源整合共享,提升企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的指导和支持力度,组织宣传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经验和案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开发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与我市各经济开发区沟通协调,协同省级以上开发区配套建设中小企业园区,发展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特色载体,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总结推广“龙头+孵化”等成功模式的经验,推动大中小企业深度融合,相互嵌入式合作。围绕“链主”企业,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和相关方协同创新,赋能更多中小型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专业化能力。
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围绕构建中小企业“创新生态”,实施“双创”工程,构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生态链,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举办“创享行”双创沙龙活动,举办“创客中国”临汾创新创业大赛,加强对双创基地的培育管理,培育一批双创特色载体。帮助支持汤荣工业园区打造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事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高雪玲表示,全市各级中小微企业主管部门将强化系统思维、树牢服务理念,强化上下联动、汇聚系统合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 孙宗林
校对 张晶 霍艳娟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