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芹,临汾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市政协委员。 多年来,李芹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研究以及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资源、创新“双轮驱动”,让创新创业创造在临汾蔚然成风。近日,记者采访了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李芹。
记者:未来五年工作,报告部署了十个方面内容,其中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请问对临汾来讲,为什么创新驱动发展如此重要?
李芹:推动科技进步、坚持创新驱动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报告把“坚定不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单列部署,这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立足我市发展实际作出的科学决策。从我市发展实际来看,要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必须靠创新驱动。
第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煤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焦化、钢铁等资源优势产业,积累了厚实的产业基础。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很多问题,如污染严重、资源浪费严重、对环境破坏严重,附加值低,面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的硬约束,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转型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产品升级,二是绿色生产,三是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率,这些都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使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第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战略重点。近年来,我市聚焦“六新”领域和文旅、中药材、特色农业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文化旅游、中医药、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产业正在成长为支撑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但是要发展壮大这些新兴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一是研发新产品。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产物,或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带动下研发的新产品。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要紧抓科技革命机遇,研发出新产品。二是研发和应用新的生产技术。无论是把新研发的产品变成现实的产品,还是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生产效率,都必须要有新的生产技术,或研发或应用,否则新产品无法生产出来,现有产品的性能、质量和生产效率也无法得到提高。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三,实现环境质量根本性好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的环境污染主要体现为大气污染,其次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污染源主要为工农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能源原材料消耗过程中释放的各种化学成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等。治理环境污染需要综合施策,而其中最有效的是科技创新。
第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全方位推动,其中就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主要是两条途径。一是增加数量,二是提高质量。从提高质量上来说,必须增加技术含量。技术含量越高,各项社会事业的质量越高。因此,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就是科技不断创新的过程。
记者:未来五年,报告对创新驱动发展作了哪些具体战略部署?
李芹:报告主要从两个大方面对未来五年的创新驱动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第一,从发展思路来讲,强调要坚持资源和创新“双轮”驱动发展。报告提出要坚持资源和创新“双轮”驱动发展,这是立足于临汾发展实际和资源优势作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是推动临汾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最优解。对资源型地区来讲,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传统优势资源是财富,不是包袱,产业转型升级不是要把原有的传统优势资源抛弃,而是要立足传统优势产业,依托资源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为传统产业赋能,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同时,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增强带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第二,从具体部署来讲,强调要围绕科技创新进行重点安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报告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加强科技创新进行重点部署。
一是强调要构建研发投入体系。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是关键。报告强调要构建研发投入体系,其中政府起引导作用,企业是主体地位,市场是驱动作用。对企业来讲,企业处于市场最前沿,感知最灵敏,而且创新本身是经济活动,在经济体系内研究创新就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如深圳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的发明专利来自企业,这“4个90%”持续多年,成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对我们有很强的启示意义。所以,对政府来讲,需要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环境创建,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此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报告指出政府要引导全市企业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实现有所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上水平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二是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带领作用。报告指出要招引一批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打造一批隐形冠军、单项冠军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我市来讲,创新是短板,把战略性新兴产业靠前布局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引进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对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壮大民营经济攻势、引导激发企业以创新为引领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成为我市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三是强调人才资源的根本支撑作用。科技创新的实质是人才的创新。我市近两年来把人才工作作为兴市强市的战略工作来部署和安排。报告指出,要突出高端人才的引进,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强化市校合作、实施“双千工程”,用好柔性引才和弹性工作机制等把临汾打造成吸引人才的洼地、成就人才的高地,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记者:我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是什么?
李芹:今年政府工作在创新驱动方面,尤其把科技创新放到了突出位置,突出强调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在构建创新生态方面,突出强调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用好“市长创新奖”,对引领科技创新的优秀企业进行表彰奖励。“市长创新奖”是我市在全省率先设立的一种创新激励制度,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创新驱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决策。
在打造创新平台方面,突出强调要实施市校合作“双千工程”,引进一批尖高端人才、培育一批技能型人才,吸引更多本土人才回临创业。扎实推进一批企业中试基地、市级重点实验室,通过平台建设持续扩大优质科技成果供给。
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强调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培育企业技术中心5家,众创空间4家,新创天地4家等。
需要指出的是,报告对创新驱动发展部署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体现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产业布局方面强调要坚持高端引领,不断提升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在发展动能方面提出“要素跟着项目走”和“保障性要素”等新理念;在体制机制方面,提出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壁垒”,以自主创新为产业筑势赋能;在发展理念引领方面,更是体现在报告的方方面面。整体来讲,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的是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通过创新牵引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从而有效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春潮已在望,创新正当时,临汾创新驱动已是东风劲吹,万象更新。作为转型跨越的根本动力,创新正在转型跨越的生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创新驱动发展会越来越成熟,临汾的未来也一定会美好可期。
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