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新跨越 ——访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智睿

2022-04-22 09:54:17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智睿,1993年至今先后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科研处、市情教研室和文史教研室工作,现任文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等相关专业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受邀为基层单位宣讲党的历史、党的创新理论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激发临汾文化内生动力、增强文化感染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的新跨越。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委党校文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智睿。

  记者:如何不断激发临汾文化内生动力,增强文化感染力?

  智睿: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全领域培育临汾文明风尚。要统筹推进文化惠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地方戏曲振兴、工艺美术发展等工程,建设博物馆之城。为此,2022年,我市将开展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工艺美术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地方戏曲振兴、文艺精品创作工作;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建设,推进文化惠民活动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进我市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工作,彰显我市独特文化魅力,促进我市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临汾市博物馆之城”是2022年重点工作之一。临汾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老百姓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保藏、陈列自然历史标本、物质及精神文化珍品的机构,博物馆对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博物馆不仅是城市历史的容器,也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载体,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品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财富的积累和科技的进步,新文物、新文博、新文旅、新文教等业态蓬勃发展,相关理念、范畴、内涵和外延等都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在“临汾市博物馆之城”建设中,需要将遗址、遗产、遗物三者统筹把握,把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态文化遗产与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有机统一起来。需要体现博物馆收藏历史、见证现在、昭示未来的理念,既要突出传统文化,更要以创新的形式彰显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都市时尚特质,让年轻人愿意接近和走进博物馆。对于传统博物馆来说,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走向大众,最好能直抵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推出百姓喜闻乐见的云展览、云直播、云讲坛,让博物馆成为大、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扩大博物馆展览和活动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还要打造书香临汾,让书香浸润心灵、点亮生活,让爱读书读好书成为习惯,在全社会倡导争做翩翩少年、谦谦君子、文明市民。一座城市的温度,从每一个人爱上阅读开始。要打造书香临汾,让学习成为市民生活新风尚,就要立足临汾现有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建设覆盖城乡、实用便利、服务高效的各类全民阅读设施,建立阅读保障机制,鼓励支持公民、法人、社会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和科研工作;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全民阅读服务网络,为公众提供丰富优质的阅读资源,如利用汽车等流动图书馆消除阅读盲点,推进“图书馆+”模式、基层书屋数字化、阅读新平台建设、图书漂流等;加强阅读分众、数字阅读、阅读推广等服务方式,利用微信、客户端等新兴媒体提升阅读服务水平,让阅读节、图书漂流、农村文化礼堂、读书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分众化阅读项目覆盖社会各类人群,并产生一定的品牌影响力;通过切实有效的举措提升居民对阅读的文化认识和水平,创新宣传方法,推动全民阅读氛围不断浓厚,一方面注重发挥舆论媒体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调动居民个体参与书香临汾建设的积极性。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用厚重文化为文明城市铸魂。全领域培育临汾文明风尚,必将让百姓真正感受到文化带来的巨大变化。

  记者: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早日实现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

  智睿: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要深度开发帝尧文化、根祖文化、晋国文化、丁村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署衙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龙头景区、特色文创产品,在全国叫响“寻根·铸魂·悦生活”品牌,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未来五年,全市文旅产业发展将以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黄河旅游板块核心景区项目建设为牵引,实施文化产品打造工程、龙头景区建设工程、文物活化利用工程、文旅服务提升工程、文旅宣传推广工程,实现沿黄、沿汾、沿太岳“三大板块”互通互联、均衡发展,奋力开创文化事业繁荣、文旅业态丰富、市场活力迸发、设施配套完善、整体消费提升的新局面。

  2022年要聚焦文旅融合,着力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一要明确定位发展全域旅游。统筹沿黄、沿汾、沿太岳、市区、市域文旅产业发展,沿黄突出黄河风情游、沿汾突出根祖文化游、沿太岳突出研学康养红色游、市区突出休闲文化深度体验游、市域突出文博资源优势,打造博物馆之城。二要提升品质叫响旅游品牌。全方位提升旅游品质,打出“回家”品牌,做大做强文创经济。三要宣传营销带活旅游经济。通过办好主题活动,拍好“1+N”宣传片,做好宣介推广,扩大宣传,持续提升临汾旅游品牌影响力。今年重点是全力推进“1411”战略,全方位推动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1”,即举办第三届大河文明旅游论坛,构建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活动拟于2022年9月15日在云丘山景区举办,以主动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寻求大河旅游新发展主题为目标,以规划为引领,以运营为中枢,以营销执行和产品落地为双引擎,打造“国际大河文明”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黄河大合唱》大型实景演艺活动;举办大河文明旅游论坛学术研讨会。

  “4”,即推进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壮大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第一类:全力推进临汾市黄河板块旅游发展综合项目(2022年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和乡宁县云丘山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项目(计划继续投入1亿元)两个省级重点项目齐头并进。第二类:全力推进九个市级重点项目协同发展。11个项目总投资223.4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35亿元。第三类:全力促进四个谋划项目早日落地实施。一是“一都、一城、一村”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项目;二是尧都区平阳古城项目;三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二期工程项目;四是“临汾市博物馆之城”项目。第四类:全力推进全市旅游景区打捆项目提质升级。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破除地域限制,整合相关县(市、区)文旅资源,实现一体化布局、区域化发展,建立项目统筹发展矩阵。

  第二个“1”,即开展精准宣传营销活动,打造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知名品牌。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谋划推出一批旅游主题活动、重大赛事,扩大宣传效应。拍好“1+N宣传片”,精心制作不同主题宣传片,对标“小投入、大回报”,多节点、多方式、多场合、多手段,持续提升临汾旅游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个“1”,即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彰显我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独特魅力。要实现建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就要精准把握文旅产业发展趋势,给来临汾旅游的人一个来的理由,做能够留得住游客、入住临汾过夜的旅游,让来临汾旅游的人在精神和物质上有获得感。

  总之,未来五年,临汾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文化强市建设,通过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重塑临汾文化辉煌。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