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教育工作综述

2022-02-14 09:19:1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全市17个县(市、区)实现高中集团化办学全覆盖,通过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21年全市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

  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新校区23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部移交,转设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筹)将成为一所理工类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双减”工作落地,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生负担减轻了,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后服务水平提升了,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筹谋划、深耕细作、攻坚克难、扩优提质,学前教育普惠水平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趋向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实现历史性突破、职业教育屡次斩获大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喜人局面。

  聚焦群众关切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教育系统科学均衡配置经费、设施、师资等教育资源,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学前教育规模持续扩充,实现幼有所育。聚焦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2021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47所,超额完成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任务16所。全市3-6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8.5%,普惠园覆盖率达88.5%,公办在园幼儿占比达5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达标建设,认定霍州市白龙镇中心园等50个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立健全教研责任区制度,认定75位幼教工作者为教研专家库成员,155位幼教工作者为兼职教研员,全面提升了幼教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和幼儿园保教质量。

  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优化学校布局。2021年,我市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科学统筹规划,持续推进全市学校布局优化调整,着力构建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新建、迁建或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所,新建或改造乡镇寄宿制学校83所,撤并义务教育学校222所(超额完成26所)。

  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再创佳绩。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作用,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高中集团化办学实现17个县(市、区)全覆盖,通过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有力带动了各学校共同发展。2021年高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我市空军招飞工作位居全省第一位,7名考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大学录取,录取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名。市招考中心荣获2021年度空军招飞先进单位。我市10所省级示范高中与全国74所“一流”高校建立了“优质生源基地”合作关系,有效提升了我市在省内外高校中的知名度。

  完善培养体系 “人才摇篮”育人不辍

  我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以深化“市校合作”为契机,市教育局牵头“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高校优质生源基地”三大基地建设。以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教科研研究为主要课题,强化学科研究,促进产教融合,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契合度不断提高,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紧贴市场需求,不断优化职业教育结构,新增职业高中专业9个,新增职业中专专业3个;乡宁县职业中学、襄汾县职教中心等4所学校被确定为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4所学校26个专业5785人的“1+X”证书申请获得省教育厅批准,申请证书范围达159种之多;全市职业学校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127个,职业资格证书302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973个,全市取证证书共计6125个,专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人才契合度不断提高。在2021年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我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在山西省第十五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中,我市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最美中职班主任”提名奖2人,班主任能力大赛现场决赛直播最佳人气奖2人。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转设新校区23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部移交,专任教师676人已按时到位,转设后山西电子科技学院(筹)将成为一所理工类本科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大力实施高职“双高”建设,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已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深化“省校合作”战略,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00个,有力推动了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最大程度释放了人才活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持续输送了大量人才。

  深化综合改革 “民生答卷”更有厚度

  着眼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聚焦教育领域改革重点任务,积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调结构、提质量、补短板、促公平,激发教育发展动力。

  义务教育“择校热”再降温。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关系着教育公平。我市坚持属地管理、“公民同招”,公办义务教育中小学校招生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划片、分配”原则,普通高中一律实行“招生计划公开、考生网上自主填报志愿、网上统一录取”原则。民办义务教育中小学校实行“网上统一报名,超计划摇号录取”的原则,严格招生纪律,严肃问责机制,促进公办教育、民办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择校热”进一步降温。

  “双减”落地社团活动出彩。我市出台《减轻义务教育学生作业负担十项措施》,全力推进“一校一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严格推行“5+2”模式,实现了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涉及418所义务教育阶段非寄宿制公办学校,惠及214546名学生。排查校外培训机构1000余所,关停和下发停办通知书480余份,有力促进了全市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以来,全市各校因地制宜、各显神通,社团活动丰富多彩、亮点频频。我市5所学校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临汾三中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被山西省健美操协会授予特殊贡献奖;我市特殊教育学校运动员参加全国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荣获5金10银的优异成绩。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为进一步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和指导作用,带动基层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我市大力实施“双挂”工程,共下挂教师1010人,上挂教师119人。市级2020—2021学年度“三优”评选活动,共评出优秀班主任100名、优质高效课200节、优秀教研团队60个。通过“全员培训”“国培计划”“信息技术2.0”等各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共培训教师4万余人次,全面提升了教师素质。

  如今的平阳大地,城乡校园呈现出“五育并举”的喜人局面,绽放出“人人出彩”的生命张力。临汾教育事业,正在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篇章,努力向着全省“教育强市”的目标全速前进。

  记者 景秀红 王德政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