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

2022-03-26 09:28: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企业开办时间由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

  “去年疫情期间对住宿和餐饮行业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进行了价格减免,减免用量约456万立方米,减免金额约为73万元。”

  “实行‘零审查+承诺制’居民充电桩一证办理模式,居民充电桩平均接电时长缩减至2个工作日内。”……

  这一串串数据,折射出我市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超前服务,细致入微,让我们办事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温暖。”

  “开办企业审批更快了。”

  “‘一窗通办’太方便了,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这一句句来自企业和群众的真诚评价背后,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取得的实效。

  2021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统筹部署各项工作,各相关部门扎实履职,积极作为,全力助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面深化改革 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去年12月10日,第十一届数据智能应用典范金铃奖峰会暨政务服务第三方评估成果发布研讨会上,临汾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一窗受理”服务案例荣获2021年度“智能服务典范”奖。“此次我局‘一窗受理’服务案例获此殊荣,不仅是对我们审批服务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尉俊说。

  作为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牵头部门,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创新推行的“一窗受理”,通过专业服务团队,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导引、帮办代办、综合受理”的全方位服务,设置引导服务区、帮办代办区、企业开办区、投资项目区、民生事务区、统一出证区等六个功能区域,推行区域内“一窗通办”,建立起从申请人进厅咨询、办理、到取得审批结果的链条式联动服务机制,梳理推出“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套餐183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后,群众由“多窗跑”到“跑一窗”、“多次跑”到“跑一次”、“自己跑”到“帮办跑”。

  此外,该局还持续打造“四办”公共服务品牌。在项目投资领域,大力推行领办、代办、专办、一网通办“四办”服务机制,变“企业跑腿”为“政府主动服务”,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审批手续办理提供精准指导、靠前服务。去年共专办服务重点项目事项27个、代办服务53个。同时,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我是办事人”活动,实行“导办、代办”服务值班制,主动为企业群众提供引导、咨询、代办等服务。全年咨询引导服务群众12500余人次、代办审批业务449件。

  持续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实行一窗受理、一表填报、全程网办,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社保医保登记、公积金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在企业开办服务区增设“企业开办自主服务区”和“企业开办免费帮办代办服务专区”,将印章制作环节合并到“统一出件”窗口,实现企业注册只跑1个窗口。市本级和17个县(市、区)及临汾开发区全面实施新开办企业免费刻制印章服务,让初创企业省心、省力、省钱,向企业送出“幸福感满满”的创业“红包”。据初步估算,全市每年将为企业节省开办成本近500万元。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依托“临汾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在线上建设开通“跨省通办”服务专区,线下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置“跨省通办”专窗,力推异地事项“全程网办、代收代办”。与黄河金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昆明市政务服务局、长治审批局等签署“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云上办”框架协议,深化拓展区域政务合作,与全国21个省市的300余个城市建立业务协作关系,推动企业群众异地办事“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对标一流水平 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过去一年,营商环境各牵头单位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省内最优和国内最好水平,在重点指标、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积极拓展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集成效应,大幅压减审批环节和办理流程,创新推出183项“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套餐;市本级690项审批事项中,484个事项实现“马上办”,612个事项全部下放至科长或科员直接办理,实现“一网通办”,体现了“临汾速度”。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推动我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建设,设立中国(山西)知识产权维权中心临汾分中心,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2021年7月,吉县苹果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

  市财政局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市成功入选2021年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市中级人民法院强化破产审判队伍建设,优化审判立案流程,加强信息化应用,建立管理人定期报告制度。同时,制定《全市法院联企服务实施方案》,在全市两级法院范围内,建立院领导“一对一”包联服务企业机制,进一步提升审判机关的服务质效。

  市商务局认真宣传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应用,积极协调临汾海关推行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单一窗口网上办理,进一步压缩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书、原产地签证审批时间,保证当天申报当天出证。

  市人社局积极提升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依托铸造、冶炼、煤炭、焦化等重点行业和华翔、晋南钢铁等重点企业,进一步强化技工品牌建设。深入实施“一县一品”,努力创建以襄汾烧饼、浮山面食为代表的劳务品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对辖区内符合条件的房屋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批次确定纳入范围的项目清单,统一部署,逐步解决。

  市城市管理局通过新增提前介入环节、简化用水用气报装资料提升服务效率。去年疫情期间对住宿和餐饮行业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进行了价格减免,减免用量约456万立方米,减免金额约为73万元。

强化宣传引导 持续提升能力建设

  走进市政务服务大厅,在各办事窗口的醒目位置都有一个信息二维码,只要轻轻一扫,有关近年来国家、省、市出台的惠企便民政策和政务服务办理方式便会立即显现。

  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想企所想、办企所盼,将惠企便民信息植入以一体化平台为支撑的信息二维码,编制成《临汾市优化营商环境“九个一”惠企便民服务手册》,把惠企政策制作成简单实用易操作的电子手册,为企业和群众更全面、更精准、更及时地掌握和享受政策提供了便利。

  这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零距离”营商环境服务,展现我市在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创新改革措施和成效的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推广效应。

  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临汾市推进“六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市直8个部门的11项典型经验做法和各县(市、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并以正式文件印发,推动各部门对标先进,积极探索创新营商环境服务举措,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各营商环境牵头部门坚持开门纳谏、问计于企,先后组织召开职能领域企业座谈会共计25次。其中,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先后组织房地产、交通运输、燃气、成品油、气瓶充装、计量建标、社会组织、食品生产、药品经营和医疗器械等领域100余家召开企业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40余条,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宣讲惠企政策。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回望过去,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在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接力再出发,我市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各相关部门将继续当好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务实的工作态度和更有力的工作举措,为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记者 李卫红 闫璟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