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迎难而上 “疫”线有我

2022-10-20 09:28:5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请大家戴好口罩,间隔一米距离,不要拥挤,提前准备好二维码……”10月18日8时,市区新兴社区蓝山国际小区核酸采集现场,前来做核酸采集的居民排起了“长龙”,防护服外套着红马甲的李雪云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大家做好防护。

  由于队伍过长,有的居民显得有些急躁,好动的小孩更是跑来跑去。李雪云穿梭在队伍中,忙前忙后,不停地维持现场秩序。看到信息录入工作缺人手,颇有经验的她又投入到信息录入工作中。

  因为参与的次数多了,李雪云的动作熟练又麻利。但看似简单的工作,也需要她针对各类市民的不同情况做出及时回应。一位老人因没有智能手机,显得很焦急,李雪云见状,微笑着安慰老人不要着急,并耐心帮助其填好信息,顺利做完核酸采集。就这样,手嘴不停的她一连忙了数个小时,期间,怕耽误核酸采样进度,她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直至下午结束采样工作,才长长松了一口气。

  51岁的李雪云是蓝山国际物业工作人员,更是一名资深志愿者。17日上午,接到全域核酸检测的通知后,许多居民天微微亮就开始排队等候,李雪云向社区报到后,就地当起了志愿者,积极参与核酸检测现场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作为临汾市文明之城环保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她第一时间在群内发出消息,动员队员们积极行动起来,就近参与各自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

  “志愿者就该在这个时刻积极发挥作用。”得知社区要新增核酸采样点,急需志愿者,18日早晨,李雪云天不亮就前往社区核酸检测一线,进行秩序引导、协助登记、提醒群众戴好口罩等工作,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提供帮助,协助核酸采样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不止这次,前些天静态管理期间,下楼做核酸检测的李雪云看到现场有些混乱,做完核酸检测后,她没有回家,而是当即请示社区卫生院,即刻投入到小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当时,只穿了一条薄裤子的她冷得瑟瑟发抖,但依旧坚守到凌晨三点多才返回家中。

  在志愿这条路上,李雪云走了半辈子。从小受父亲影响,“志愿”两个字早已在李雪云心中生了根,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尽己所能帮助身边的人。在她的影响下,丈夫和两个孩子也成了志愿者。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当大多市民闭门不出时,李雪云却连着数月奋战在我市疫情防控一线。

  “做公益真的会上瘾。”一说到志愿活动,李雪云就热血沸腾。为了将志愿服务坚持下去,她组织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伍,通过互联网、现场动员等方式招募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新时代文明志愿活动、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了文明之城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市区煤化巷环保志愿一条街志愿服务项目,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像一股暖流涌入城市的大街小巷,温暖着许许多多的人。不仅如此,像逢年过节慰问孤寡老人、帮助走失者寻亲等活动,都是她每年组织的必备项目。

  疫情防控没有旁观者。志愿者的脚步始终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人员同频共振。李雪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志愿服务之光可以照得有多远。

  这几天,和李雪云一样许许多多的“红马甲”奔赴各个核酸采集点,成为现场最靓丽的风景,让前来核酸采样的市民为之感动。市民王女士说:“他们很辛苦,不求回报,早早起来就在社区做着各种准备工作,一直坚持到下午核酸采集工作结束。我们一定要配合他们。”

  “‘志愿者’三个字包含着两个‘心’,那应该是爱心和责任心。志愿者是一种身份,也是一份社会责任。要想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就要把志愿服务常态化。只要有能力,我就会把这份热爱坚持下去。”核酸采集现场,声音有些嘶哑的李雪云动情地说。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