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核酸检测团队小记

2022-11-08 10:00: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医院有这样一群人,PCR实验室是他们决胜的战场,加样枪是他们冲锋的武器。他们不是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却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地战斗在危险的最前沿,一次次与新冠病毒正面交锋、近身博弈。

  他们是遗传实验室的检验人员,也是行走在刀尖的“排雷尖兵”。11月6日9时,科室主任张南和多名检验人员刚刚走出PCR实验室,就接到一批新的核酸样本。他们不顾满身疲惫、满眼血丝,又急匆匆地重返阵地,桌上倒好的水、送来的饭丝毫未动……

  周末是核酸检测的高峰期,团队所有成员不眠不休、加班加点地忙碌在生物安全柜前。事实上,他们已经许多天没有好好休息过了。进入10月后,疫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他们多次接到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早已习惯了这种连轴转的工作节奏,不论再苦再累,也要全力确保群众在采样后尽快查询到核酸结果。

  尤其在尧都区实施临时性区域静态管理期间,大批量的标本源源不断送来,实验室24小时机器不歇人不停,每天都达到了检测量的“上限”。郑朝峰、常思鹏、姚媛媛坚守在第一关,反复核对着每一批标本的点位、管数和人数,并仔细记录编码。这看似简单,实则繁琐,需要细致与耐心。一旦发现少了或对不上数时,她就得从源头追溯、反复确认,避免遗漏任何一管、任何一人。

  张南、王健龙、史浩楠、柴新丽、刘静瑶、赵婷、吴楠在试剂准备区、样本制备区、基因扩增区之间轮转, 每个区域一待至少七八个小时。随着标本在各个窗口有序传递,配制试剂、提取核酸、扩增检测、分析结果等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这一系列有条不紊的操作程序背后,每一步都存有感染风险,他们必须时刻打起十二分精神,任何操作都要千分小心、万般谨慎,容不得分毫差错和半点闪失。

  他们在全封闭、负压、逼仄的空间里,长时间连续不间断地超负荷工作,衣服、头发一次次被汗水浸湿,大量出汗加上饮水不足,嘴唇干裂脱皮,口腔里也长满口疮。每次苦战过后,他们的双手因持续开盖、加样、关盖而颤抖不已,甚至连筷子都抓不起来,匆忙扒拉几口饭后,一个个累得瘫倒在地,靠着办公室的茶几、床沿沉沉睡去。但是,只要标本一到,他们就会立刻弹起,迅速冲进实验室。

  王健龙的脖子、胳膊、手腕部位贴满了膏药,即使浑身酸痛也咬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重复上千次的试剂配制动作。柴新丽常常奋战到深夜,才能回家短暂休息三四个小时,3岁的儿子只有在起夜时才能看到妈妈,而这样“相见”的机会也少之又少。同为“95后”的刘晋瑶、赵婷正是爱美的年纪,却每天穿着防护服扎在实验室里,因频繁熬夜导致皮肤变差、经常长痘。吴楠没有休息过一天,但接到紧急支援周边市的任务后,他毫不犹豫地当即转战到另一个战场。

  新婚的史浩楠本应享受蜜月,却与妻子过着“两地”生活。10月6日是他的大婚之日,当晚实验室接到了尧都区要进行区域核酸检测的紧急通知,同事们极力劝说让他安心留在家里。没想到,史浩楠隔天就早早来到实验室,自此一连坚守了20多天。每当累到腰背酸痛,他就躺在地上让同事们用脚去“按摩”,并为他的防护服画上他挚爱的篮球和NBA球星,以这种方式来为自己加油打气,待酸痛感稍稍缓解后,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张南是团队的总指挥,也是“泡”在实验室里时间最长的人。在临时性静态管理期间,她要实时汇总核酸检测结果数据并上传系统,每两小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一次核酸检测进度和已出的结果,做好每次战斗前的准备工作和战斗后的收尾工作,却从未关心过“留守”在家中的丈夫和女儿。每当丈夫打来视频电话,女儿刚一露面,她快速扫一眼就说:“好了,挂了,我要去忙了!”

  每当走进实验室,他们便把最爱的亲人抛之脑后,满心想的都是“让结果出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虽然人们看不见他们昼夜奋战、全力拼搏的身影,但手机里的一份份核酸检测报告却满载着他们的艰辛与汗水。

  张南说:“战胜疫情的重要砝码在‘发现在早,发现在小’,早一分钟出结果就能早一点发现病毒,为疫情防控提供早一分钟的决策依据。作为坚守在这道关口的白衣战士,我们不能退却,也不容有失。”

  当前,我市已全面恢复常态化疫情防控,他们多日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但是,压在他们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遗传实验室作为我市唯一的产前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除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还主要承担着全市产前筛查高风险孕妇的产前诊断及新生儿三种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工作。

  使命于心,责任在肩。他们依然奋战在检测的路上,为及时出具精准结果而不懈努力。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