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爱,在校园流淌

2022-11-16 09:19: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10月15日18时45分,永和县人民医院报告县城一处便民核酸检测点出现1例初筛阳性,从次日起全县进入为期一周的静态管理期。当晚,永和县初中教育集团80余名教师接到封控的指令,没有一个人退却,粗略准备了简单的行囊,舍下小家,来到学校,陪伴学生们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用“凡人微光”照亮校园,温暖了学生和家长的心。

  永和县初中教育集团包括二中校区和三中校区,共有1000多名师生。在这段时间里,疲惫、焦虑、烦躁等情绪一度在学生中蔓延。细心的住校领导和老师们悉心关爱着他们,利用下午活动时间组织了一场场接力赛、篮球赛、趣味体育竞技赛,同学们在奔跑和运动中尽情释放压力,校园里重新响起了他们无拘无束的欢笑声。

  三中校区的教师白晶、张继红夫妇无怨无悔地投入到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中——上课、核酸扫码、采样、登记、日常消杀、油印和统计上报等。尤其是全校师生每日的核酸采样,他们认真核对信息,全程守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由于住宿紧缺,他们毅然选择住进了办公室,夫妇二人以沙发和办公桌为床,在冷硬的“床板”上坚持了多天。虽然腰有些难受,但想到守护学生的责任,他们虽苦犹乐。

  三中校区2102班班主任王海梅老师,家里上有88岁瘫痪老母,下有上小学的孩子,但她仍义无反顾地住进了学校,睡在了办公室,还当起了两个班的班主任。除了上自己的语文课外,她还负责维持历史等五科网课的课堂秩序,还要一天两次检查学生宿舍,督促学生按时休息。连日的高负荷工作,令她头痛难忍,但她没有吭声,一直坚守到解封。

  樊鹏辉,一位年轻的班主任。接到封控指令后,放下怀孕8个月的妻子,住进了学校。他是一个班的班主任、8个班的体育老师,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带操,为学生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释压活动,还负责着每天两次全校性无死角消杀工作,几乎从早忙到晚一刻都停不下来。即使如此,他也毫无怨言,默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给学生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两个校区的心理老师杨爱红和杨艳玲精心组织了“为心灵打开一扇窗,给自己一缕阳光”的心理辅导讲座。在情境感染下,同学们敞开心扉,尽情倾诉着内心积压的因为学习、疫情、人际交往带来的困惑和压力。在她们的耐心疏导和巧妙点拨下,大家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和释放,内心的阴霾逐渐消散,充满希望和自信。

  10月19日22时,二中校区生活老师贾燕检查宿舍,发现很多孩子窸窸窣窣、窃窃私语,总是难以入睡,追问她们,得到的答案是想家了!贾燕老师心想,孩子们正在长身体,初三学生学习任务重,睡得晚,突然封校,孩子们肯定都想家了,更想家里的饭菜。于是一大早起床便和另一位生活老师霍红丽商量:“政府保障学校的生活物资,咱可不可以也通过学校食堂采购渠道给孩子们购买食材,我们自己做,给孩子们加加餐。”两人一拍即合,迅速分工实施。贾燕赶紧用微信联系食堂负责人,说明想法,经过严格报单,多方努力,终于购回方便面、榨菜、鸡蛋、牛奶、火腿肠等。

  10月20日晚自习一下,她们就马不停蹄地奔回宿舍,系上围裙秒变“厨娘”,开启做饭模式。烧水、拆包装、下面、捞面装碗、加汤,克服小锅小灶的困难,22时30分准时将87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整整齐齐摆放在桌子上。孩子们就着榨菜、吃着香喷喷的方便面,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仿佛享受丰盛的大餐。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真香!真想叫你们妈妈。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这场“盛宴”持续到23时多才结束,孩子们幸福地进入了梦乡。

  接下来的几天,她们将简单的食材换着花样做成美食,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有的老师问她们,白天上课,晚上还要给这么多孩子加餐,不累吗?她们说:“当然累呀,但很快乐,因为我们也是母亲,也是家长,更是老师!”后来,封闭在校的其他老师知道了这事儿,只要没有晚自习任务,纷纷接过爱心接力棒,去帮忙煮饭。每天22时宿舍楼里都会飘出饭香味儿,那是家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

  教育,是一门爱的艺术。在静态管理这段特殊的时光里,它让学校变成了“家”,使老师和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大家齐心协力战胜疫情,走向美好的未来。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