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撑起供水“半边天”

2022-12-04 12:52: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你出不去的门,是抗疫一线勇士们回不了的家;你不想睡的觉,是抗疫一线勇士们熬不完的夜。”尧都区(含临汾经济开发区)实行临时性全域静态管理以来,微信朋友圈不时能看到这样的话语。市自来水有限公司龙祠水源净水厂的供水“娘子军”们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11月29日,记者来到城市供水岗位,记录她们的坚守,感受她们的情怀。

  我是变配电运行工: 变电能为动力

  “高压室正常”“低压室正常”……11月30日凌晨1时,在变配电站值班室,侯琪和王茹玉抄录着电流电压,从低压配电柜到高压室,一共52步,再上二楼35个台阶,每个小时巡视一次,近七天时间里,这段路她俩已经不知道走了多少次。35KV高压线路输送的电能在这里变为动力电输出,保障了用电总负荷上千度的各个车间运转。净水厂区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转,动力均来自这里。

  “放心吧,我会守好岗位的,您在家要照顾好自己,不用操心我。”听着母亲遆月菊电话里的叮嘱,王茹玉话语简单,却让已在制水岗位退休的母亲定下了心。王茹玉母亲遆月菊是东城加压站的一名退休泵站职工,母女两代人制水岗位不同,但秉持着相同的城市安全供水信念。侯琪和王茹玉相伴巡视,共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保供之夜。

  我是自来水生产工:深“加工”保水质

  在国内率先采用纳滤膜处理工艺的深度水处理车间,李晶时刻关注着出厂水的电导率变化、阻垢剂的添加量。每套纳滤设备有多达几十个观测数据和运行监控点,李晶不停地巡查,观测着数据变化,安全生产之弦总是绷得紧紧的。

  自来水“净不净”和深度水处理车间的运行紧密相关。龙祠源水肉眼能看到的“悬浮杂质”和超标的矿物质,通过一道道工序在这里被“加工”、被净化。李晶就是一位自来水的“加工”人。她与水为伴,静静监测记录。静默在家的老公打来问候电话,她总是说:不用担心,我们的工作量不大。远在大宁县东铁村的母亲与她视频通话,她心怀愧疚地说:“妈,等解封轮休时,我第一时间去看望您。”匆匆挂断视频,她又开始紧张地工作,眼眶却湿润了。

  我是供水化学检验员:严检测不马虎

  11月29日上午10时,看着三角瓶中铬黑T溶液的颜色由紫变蓝,闫李珍随即计算出水质总硬度……这时手机响起来,她一看是儿子的号码,果断点了拒接,随即又把一份水样放进测定浑浊度的仪器里。

  闫李珍在化验岗位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工作期间的每个倒班工作日,她仅需要两个小时对出厂自来水水质的数据进行检测、记录。可这次,她陪着数台仪器一待就是六天七夜。

  “儿子在学校,小女儿老公带,一日三餐有父亲下厨,我很放心他们。”闫李珍笑呵呵地说。尽管有些疲惫,但性格爽朗的她总能和同事们打成一片,岗位上总是弥漫着愉快轻松的气氛。

  水是生命所需“第一食品”,而闫李珍就是给这一“食品”贴“合格证”的人。每一滴水源水和出厂水的卫生标准检测,有效指导着供水生产。闫李珍深知肩上的责任,检测、记录不敢有丝毫马虎,化验数据确保精准无误,用心用情守护着数十万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

  我是供水泵站运行员:压力稳水畅通

  三台大型水泵飞速旋转,无数的水龙头一起“脉动”……供水管网压力稳定,水泵各项运行参数稳定。11月29日晚上9时,张然填写着瞬时出水流量,记录着每台泵的电流和频率,她知道这些数据的背后,对一座城市的用水有多重要。上岗四年的她,已从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一名业务骨干。离心泵旋转的声音、各个部位的温升、配电柜的线头颜色,一听、一摸、一看,她就知道供水离心泵是否运行良好。

  经过层层净化、道道检验,优质的自来水从这里经过城市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11月26日输送5万吨,27日是4.7万吨,28日是4.6万吨……张然和她的3名同事一起,自11月23日17时接班后,已经是第七晚值守在城市供水泵站了。

  泵声隆隆、水声潺潺,静态管理下的城市蛰居着希望。张然和我们所有人一样,默默期待着城市早日疫散、正常运转。

  实行静态管理以来,在龙祠水源泵站、净水厂、土门水厂、城东加压站、铁路加压站等岗位上,80余名临汾供水人舍小家为大家,为静默在家的广大市民牢牢守住供水“生命线”,同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共克时艰,一起迎接着战“疫”胜利的曙光。

  记者 张玉萍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