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大家不要着急,请站在对应的黄线上,一个一个来!”12月4日8时许,在市区御景水城小区4号核酸检测点,来自市城市管理局的志愿者张艺赫已开工多时,他的双手因不间断录入信息而冻得僵硬,防护面罩也结满了水滴。
这是张艺赫坚守“疫”线的第11天。11月24日6时,尧都区(含临汾经济开发区)实行临时性静态管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他迅速响应单位发出的“就地转化为志愿者”的号召,第一时间来到尧都区鼓楼西街办事处御景社区报到,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疫情防控最前沿。
这也是张艺赫第二次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因为有之前的工作经验,他被社区直接派往御景水城小区4号核酸检测点,继续负责对应片区居民的信息录入工作。
“我先后扫了三个码,先是大宝再是二宝,您是第三个做核酸!”“名字对不对?”“好,下一个!”每一次扫码,张艺赫都会仔细核对,确保每名受检居民的信息准确录入系统,无一遗漏。他说:“我们还要给采样管贴条形码,按照每管‘10混1’的标准,提前数好采样拭子。不管是贴码、发签,还是扫码、录入,每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既要保证速度还要保证质量。”
张艺赫负责的片区有上千名居民,也就是说他每天要重复上千组相同的动作。近几天,气温骤降,他身处凛冽的寒风中,双手因反复涂抹酒精被冻得发僵发麻,防护面罩上的层层雾气先是转化成水滴,又结成冰碴子遮挡视线。他克服寒冷和视线不良的困扰,确保每个动作、每项操作都不打折扣。
气温骤降,录入信息所用的手机频频“罢工”,张艺赫急得直搓手,想用双手捂热手机,却发现自己的手比手机还要冰冷。当热心居民送来暖手宝、暖水袋时,他竟第一时间把手机贴了上去,好让手机尽快“复工”。他说:“天气这么冷,不能让居民们在外面挨冻,早点做完、早点回家。看到大家这么关心、理解我们,我感觉心里特别温暖。”
每天工作结束后,张艺赫总会先跺跺脚,活动活动僵硬的手指。等他脱下防护装备、回到家中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冻得红肿,起了一层水泡,又痛又痒;因数小时滴水未进,又一直在问询、核对,嗓子又干又疼。但是他从未退缩,从未动摇。
“面对疫情,一些居民会感到心里不踏实。只有我们一线人员的精气神足了,居民才会心安,才会更有力量。”此时,这位出生于1997年的青年志愿者依然奋战在一线,他坚定地说,“支撑我继续坚持的不仅是居民的每一声谢谢,也有对‘疫’散花开的期盼,我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青春力量为这场战疫点亮一束微光。”
记者 李静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