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五年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幅令人期待的宏伟蓝图全面铺开。五年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1月21日至22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主题采访记者团来到美丽的山城吉县。一座座新居整洁亮丽、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幅村庄美、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吉县大地上徐徐展开。
种下智慧树 结出致富果
说起吉县,很多人都会想到吉县苹果。
11月22日,记者团来到位于吉县吉昌镇上东村的吉县高新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刚一到园区内,吉县果业中心苹果试验站站长葛成稳就如数家珍般介绍起了园区苹果的与众不同。“这里的苹果品种主要有宫藤富士、秋映、美味、爱妃和嘎啦,其中以宫藤富士为主,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园区内建设了大数据服务平台和智慧果业系统,包括支架扶持系统、全自动防雹网系统、水肥药一体系统、大数据监测系统、虫害物理捕杀系统、安全防护隔离系统等。示范园由北京农科院魏钦平团队负责指导。魏钦平是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果园生态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研水平可见一斑。”
葛成稳表示,示范园整体效益十分可观,进入丰产期后,每亩可生产优质苹果1.2万斤,总产408万斤,预计产值1000万元,比传统果园增收40%。
依托苹果产业,吉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苹果系列产品研发力度,开发出了苹果花茶、苹果脆片、苹果汁小馒头、苹果酒、苹果醋等一系列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果品市场,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并带动了苹果种植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能。
文化进景区 “景”上更添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为吉县发展旅游产业提出了新要求。
在吉县壶口景区,一幅长134米、高7.2米,约960平方米的“黄河壶口百米巨幅3D手绘画卷”,让记者眼前一亮,印象深刻。
“作为黄河板块的龙头景区,传承中华文明,讲好黄河故事,我们责无旁贷、势在必行。”吉县壶口景区发展中心主任吴吉民告诉记者。
吴吉民说:“让游客在壶口瀑布有看的、有玩的、能留下、能住下成为景区发展的新愿景。而这就需要继续全面深化文旅融合、农旅融合,推动演艺、非遗、文创产品、公共服务等进景区,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今年,我们将持续巩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成果,全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形态、文态、业态’协同发展,把黄河故事讲得更精彩、更生动。同时,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丰富遗产,整合开发黄河文化的产业链条,挖掘提炼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助力提升黄河文化的战略地位。”
在壶口景区见识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波澜壮阔,在上东村,记者团感受到的是“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的悠闲时光。
曾经的上东村是一个“软弱涣散村”,而今这里生机勃发,活力无限。近年来,上东村充分挖掘乡村特色,优化产业模式,打造休闲旅游微景区,提升村庄软实力,多元驱动,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轴三区九组团”是上东村的发展规划,围绕乡村振兴轴心,该村重点打造了亲子体验区、乐耕田园休闲区、上东乡愁体验区三个特色发展区,同时,将重点放在儿童游乐、亲子体验、体能拓展、农业采摘、休闲观光、乐耕互动、上东乡味、上东乡居、窑洞体验九个组团项目上,快速形成“农业产业+文旅项目”的乡村定位。
“我们的小目标是打造临汾西部乐耕产业公园、吉县及周边区县乡村近郊休闲首选地以及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标杆。”吉昌镇党委宣传委员、上东村包村干部王怡璇说,“根据‘乐趣研学+亲子互动’的定位,我们还打造了‘星空下’研学基地,制定了丰富多彩的研学主题路线与课程。同时,通过流转集体土地50余亩,打造集农耕体验、生态采摘、户外拓展为一体的‘乐耕田园休闲区’。新修建的‘乐逍遥’萌宠乐园也必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注入新动力。”
旧貌换新颜 百姓心更甜
街道平整、树木成行,一排排楼宇整齐划一……小府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吉县的一项重点民生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成为吉县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项目建成后,城市形象更加美观,更重要的是,群众的居住条件将大大改善。”小府城中村改造项目负责人张强说,“该项目配套幼儿园、小学综合教学楼,派出所、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社区文体活动室、党群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可以说,基础设施非常完善。”
人在村中走,似在画中游。这是吉县屯里镇太度村的真实写照。
“村里变化太大了,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地,没啥产业,年轻人都往外跑。”太度村村民李慧细数近年来的变化,“现在,我们村就是个景区,我在家门口就能把钱赚了,既能照顾家人又有自己的事业,日子越来越幸福,年轻人都想回来哩!”
近年来,太度村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芃篱人家”乡村旅游项目,全面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把太度村打造成了吉县的“乡村会客厅”,推动实现了“民房变客房、农民变股民、务农变务工、离乡变返乡”。同时,该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参与到民宿旅游、农副产品销售、光伏发电、土地承包等项目中,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吉县乘势而上,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全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持续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改善。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