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永和,从政府班子成员到各组成部门“一把手”人手一本《“抓落实”工作手册》。翻开它,从任务内容、办结时限,到工作过程,再到办理结果和责任人,每一条目都赫然在列,所有事项记录得清清楚楚。一本本《“抓落实”工作手册》的背后,是永和县始终锚定目标“抓落实”、坚定不移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永和县通过探索创新,坚持以狠抓执行落实为根本,形成了“崇尚实干、注重实绩、不务虚功”的过硬作风,率先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破困局
施非常策 兴落实风 建立工作制度
落实,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是否善于狠抓落实,把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
行之有效的制度是推动工作落实见效的重要保障。永和县建立落实机制。2021年,永和县政府制订出台了《“抓落实”十条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紧扣“闭环管理”这一主线,规范立项、承办、反馈、督办、延期、办结“六步走”流程,及时交办、提前研判、跟踪预警、挂牌督办、销号清零,全过程记录留底,闭环推进。明确落实事项,对照上级党委政府工作安排、职能部门重点工作、人大、政协转交事项和党政领导的部署要求,“一事一令”梳理“抓落实”工作指令,报经分管副县长、县长同意后纳入“手册”进行管理,严防内容泛化。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政府统一领导、办公室督察督办、职能部门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对照“抓落实”工作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分工,明确责任领导、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岗位明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做到无缝衔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闭环。规范落实路径,严格执行“手册”正副本管理,正本交由具体责任人签收并作为执行工作指令的依据,副本由政府办公室留存并抄报分管副县长,督促落实、跟踪问效;对指令办理情况实行“白、黄、红、橙”四色管理,白色办结事项附有完结印证资料,黄色滞后事项列入县政府办公室重点督查事项并由县领导挂牌督办,红色未完成事项和橙色缓办事项附有责任人情况说明、分管副县长签署的意见和会议研究或县长决定的意见。突出落实实效,“手册”是政府考核评比、推先选优、表彰先进、惩罚落后的重要依据。对带头干、主动为、抓落实的典型进行通报表扬、予以奖励;对落实不力、弄虚作假、效能低下、失职渎职等不作为、慢作为的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责问责。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永和县各级领导干部狠抓政策学习,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强化理论学习,坚持每周二召开县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提升专业能力,常态化开展“专家学者进永和”暨领导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题讲座;建强工作队伍,建立关键少数、专业骨干、后备力量“三个信息库”,统筹指挥调度,精准匹配任务、配备力量,打造一支想落实、敢落实、善落实的干部队伍,让专业的人心无旁骛做专业的事,让永和的工作更好地融入全省、全市发展格局,以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步伐为全省、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永和贡献。
“权责更加明晰、沟通更加顺畅、关系更加和谐。”这是“抓落实”工作开展以来,望海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强感受最深的变化,“一个项目的落地涉及发改、审批、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当每一个部门都能按时甚至提前办结手中的工作时,政府的工作效率就会再上新台阶,政府的形象就会有新的转变。”
开新局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提升运行质效
2022年2月7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政府召开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推进会议。围绕省政府“十抓落实”要求,永和县把2022年确定为抓落实“提质增效年”,持续营造“敢落实”氛围,锤炼“会落实”能力,强化“快落实”责任,完善“促落实”机制。
“抓落实”工作贵在抓细抓具体,重在抓实抓到底,要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对照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执行力的实施意见》,永和县在现有“抓落实”工作机制运行的基础上,完善流程机制,进一步细化指令内容、要求、完成期限,完善立项、承办、反馈、督办、延期、办结程序,明确具体工作标准,一事一令,全程跟踪,提前预警,挂牌督办,定期督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做到无缝衔接、环环相扣,形成完整闭环。
强化考核督查,抽调懂政策、懂业务的专业督查队伍对县里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开展常态化督查,既搞全面督查,又搞点穴式解剖,对发现问题扭住不放,及时“杀回马枪”“搞回头望”,借助督查工作,找准决策部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和症结,着力打通决策部署、任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严格落实奖惩,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用抓落实的结果评判工作,以“手册”为依据,按照落实好、落实较好、基本落实、落实不力和落实较差“五个等级”对“抓落实”工作结果进行评定,坚持用数据说话、进度说话、问题和成绩说话,从工作经费、资金匹配、项目倾斜、考核评优、督查问责等多层次奖优罚劣,真正让干事有资源、干成事有说法、落实不了有交代,坚决破除“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最大限度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工作不仅要站高谋远,更要善抓落实,只有敢抓、真抓,才能把“想到的”转变成“能做的”、把“要做的”变成“做成了”,才能促使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2年8月,坡头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剑峰接到一项“抓落实”工作指令,这是涉及拆迁征地的硬任务,要求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坡头乡要按计划推进天然气液化提氦制氢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我们按照先易后难、先党员干部后群众、先土地后房屋的思路开展工作,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党员干部成长的过程。”经过此次“啃硬骨头”的经历,高剑峰更加理解了“抓落实”工作的内在逻辑,“‘抓落实’工作要‘抓全面、全面抓’,要‘抓重点、重点抓’,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实现一切目标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对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
在已公布的2022年各类经济指标当中,永和县多项指标位于全市前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排名第一,GDP增速全市排名第三,其他指标均好于预期。
凡事谋实干,工作讲实干,成效靠实干。回望成果,阅读思考这份成绩单,结合“抓落实”工作的开展,不难发现,永和县这些成就可谓有迹可循、水到渠成。
成大局
立大格局 展大作为 全面转型升级
2023年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政府召开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电视电话会议。对照省政府“五个进一步”要求和市政府“三个文件”精神,永和县政府推动“抓落实”全面向“抓结果”转变,在全县政府系统开展“三谈三讲”工作。
“三谈”:谈个人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谈上一年度或阶段性工作成绩和不足,谈今年或下一阶段的工作打算;
“三讲”:讲如何做好承担的重点工作,讲根据新政策新要求谋划的具体工作,讲工作落实的方式方法。
县政府班子成员每季度到分管部门、包联单位召开务虚会,全面盘点工作成绩、短板和不足,“一对一”把工作思路理清楚、努力方向搞明白、下步打算定下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事。目前,县政府班子成员已完成第一轮次“三谈三讲”工作。特别是紧跟国家和省市政策导向、资金投向,经过“四轮”调度,共谋划2023年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239.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9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在做大做优项目“盘子”的同时,把干部的精气神提起来、凝聚力抓起来、执行力硬起来。
抓落实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要对标对表新目标、新任务,逐一细化分解到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具体产业上,杜绝‘日计有余,岁计不足’的问题,谨防忙忙碌碌的形式主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钉钉子’的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一个一个击破,一件一件落实。”永和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景宁字字千钧,鼓舞人心。
自“抓落实”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任务化、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推动1029项重点工作落实。
抓落实的韧劲体现为久久为功、持续发力。推动永和县高质量发展好比钉钉子,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钉牢一颗再钉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从工作力度看,抓落实要订长谱、使长劲;从工作持续性看,抓落实要反复抓、抓反复;从工作环节看,抓落实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永和县的干部始终秉持“拼”的状态、“闯”的劲头、“创”的勇气,以“抓落实”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拼项目、破难题、优环境、保安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不断把永和高质量发展的宏伟事业推向前进。
记者 安月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