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五月的荀乡大地,草木葱茏。在安泽县良马镇小李村“农家小餐桌”经营户李启林家中,老两口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活准备中午的两桌饭菜。“以前我们吃水要跑到村东头的水井去挑,往返一趟得20多分钟,晴天还好走,一到雨雪天吃水就发愁,现在,村里建起了水窖,自来水接到灶台边,用起水来方便得很。”李启林老伴边冲洗着刚采摘的菠菜,边热情地介绍农村饮水用水情况。
近年来,安泽县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对城乡供水进行统筹规划,统一建设,多措并举筑牢饮水保障防线,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形成安泽县城乡供水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多措并举谋提升,补齐城乡供水短板
4月29日,在安泽县和川镇石渠村,县水利局农水股的窦成亮与同事们正紧张地抢修被冻坏的饮水管道。“农村饮水是大事,去年冬天这个村几户村民的饮水管道冻坏了,我们及时花费6000余元,铺装了应急供水管道,保障了村民正常用水,现在消冻了,我们赶紧进行抢修,确保饮水管网畅通无阻。”窦成亮边接水管边说。
去年以来,安泽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全力保障全县农村小型供水标准化建设工程建设;该工程完成水源地配套工程51处;蓄水设施维修改造14处;设计新打机井5眼,配套水泵电机5套;安全防护标识、标牌建设127处;配套净化消毒设施37处;安装智能水表3710块;监控及配套设备116套;智能信息化平台建设1套。共涉及安泽县33个村庄28547人,供水量3105.71m3/d,年供水量113.36万m3。计划投资7849.80万元。巩固提升7.56万人供水保障水平。
高效利用水资源,促进节能再提升
在安泽县府城镇飞岭村,村民刘显明正拿着刚充值完成的农村用水磁卡为水表刷卡充值。刘显明说:“以前我们农村用水不收费,很多村民就没有节约用水的习惯,水都白白浪费了,现在有了收费水表,村民们学会了节约用水,浪费了他自己就要花钱。”
安泽县总水量达1.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1.13亿立方米,补给量足,易于开采,属低矿化度淡水。该县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农村居民用水,短期内实行城乡差别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及群众承受能力逐步调整,现阶段由政府部分补偿企业成本,使水价问题不至于成为一体化供水的障碍。在建立和完善水费收缴制度基础上,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的方针,通过收缴水费,提高农村群众节约用水和水是资源、水是商品、用水缴费的意识,改变部分村民长期以来用水不花钱、吃免费水的传统理念,提升群众对农村供水工程合理水价的接受程度。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使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系统布局供水网,完善体系强管理
农村小型供水标准化建设工程水源高壁水源地和道德水源地距安泽县城5公里,分布在沁河两岸方圆2公里范围之内,山水环抱,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生态绝佳。
“沁河是我省第二大河,纵贯安泽全境109公里,也是我省唯一没有污染的河流,水质始终保持国家三类水标准,这是我们建设水源地的有力保障。安泽县农村小型供水标准化建设工程水源地水质优良,完全能够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201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安泽县水利局局长齐根平说,“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供水运行管理,我们在小型供水标准化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后,建立了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不断压实三个责任,及时指导商定水价、落实好“水管员”制度,在做好日常巡查、收费和管护等工作基础上,激发群众自觉参与供水标准化工程管护意识。同时落实供水制度,保障农村供水工程有管护机构,既有人员管理、政策支持,还有经费保障,确保农村饮水工程安全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不仅保障了经济发展,还助推了乡村振兴。”(滕宁 贾坤)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