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农耕文化传承课堂人流如织,庙前冲关游戏区你追我赶,石姑山休闲步道和百草园欢声笑语……盛夏的翼城县里砦镇阎村,入眼之处皆是风景。
近年来,阎村通过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果蔬种植、文旅等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这样的大变化,与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志强和村“两委”班子是分不开的。
“一肩挑”的曹志强,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商量着把阎村的基础设施完善起来。路,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就把路修到村民家门口;水,是几十年来困扰阎村发展的问题,他们就打了两口深井,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产业成为阎村发展的桎梏,他们满脑子想的都是给村里调产。
2011年,随着“一村一品一主体”的提出,阎村把种植苹果确定为主导产业,同时还发展高品质红薯和鲜桃种植。“因为缺乏经验,这条路很多人不愿意尝试,都害怕失败。”曹志强说这都是他预料之中的事儿,“我们就挨家挨户做工作。”现在阎村已发展有特色红薯、绿色无公害五谷杂粮、天然蜂蜜等产业,其中红薯粉条和淀粉不仅被纳入“翼城优品”,还获得绿色有机产品认证。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2017年阎村村“两委”抓住全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契机,在村里建起了秋千广场,搞起了亲子游。“把旅游搞起来了,老百姓就有钱赚了。”曹志强有着自己的盘算。
果不其然,随着秋千广场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的广泛传播,阎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有“颜”有趣的小景区。大家在享受田园风光的同时,更加惊叹于这里的改变。
“以前村里没啥人,大家不愿意在这里待。现在不一样了,夏天来村里的车能排到村口,都来跟我们学习哩!”村民曹文玉细数着村里的变化,高兴地合不拢嘴。
和曹文玉不同,村民郭海燕是一名家庭主妇。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她眼瞅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开始赚钱养家,坐不住了。
在曹志强的带领下,郭海燕借助电商平台卖起了传统家常美食“玉米面砚儿馍”,还增加了各种口味,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一天能卖七八十个呢,忙得不行!”与之前悠闲的日子比起来,郭海燕显然更满意现在的生活,“从阎村开始搞旅游,我就一直卖砚儿馍,平时人多的时候,一天能挣五六百块钱,每年的家庭收入超过15万元。”
在阎村还有一面砖墙,上面镶嵌着各式各样的老物件,有各式瓮罐、老式照相机、缝纫机、二八大杠自行车、电视机等。这些物品都是村民们听说要建设这个小景点,自愿捐献到村委会的。村里的乡村记忆文化馆占地300平方米,共收集实物7000余件,有条几、梳妆盒、凤头、纺车等。
几年来,红色文化长廊、幸福大道、怀旧公园……一个个景点让阎村变得多姿多彩。借助旅游产业发展,阎村接待游学团队2万余人,接待个人家庭游客30万余人,合作社直接收入400余万元,带动合作培训收入130余万元,带动项目区群众收入1000余万元……
“全国百家特色村庄”“山西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临汾市委党校实训基地”“临汾市科普教育基地”“亲子教育游学基地”……各种各样的荣誉纷至沓来,如今的阎村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变为充满无限可能的乡村旅游景区,乡村的蝶变焕发出全新的发展活力,让游客有“看头”,村民有“奔头”。(宋榜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