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乡宁县枣岭乡岭上村有机农业生态园设施农业大棚,一颗颗红彤彤的西红柿缀满枝头,色泽鲜亮,让人垂涎欲滴……今年以来,枣岭乡立足当地实际,做大做强“沿黄水果产业带”,不断夯实农业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拓宽共富之路,助力乡村振兴底色越来越足。
提质增效 助农惠民
这几天,岭上村党支部副书记闫宁荣正和村民盘算着今年的收益:“在乡里支持下,我们建起了占地80亩的有机农业生态园。目前,1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产量高,品质好。后期还计划种植其他品类的蔬菜,这收益一定能行。”
为助力“沿黄水果产业带”建设,枣岭乡以提质增效农业产业水平为重点,创建高标准设施农业,聚力打造绿色农业新样板。
在岭上村的设施农业大棚里,大数据平台以及“AI智能”让大棚作业更精准。大棚蔬菜通风以及生长情况都可实行监测预警,为蔬菜的绿色生长提供依据……除了“菜篮子”提质增效,岭上村还通过“党建+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新模式,以“保护地域生态、发展特色产业、开发休闲度假、带动农户致富”的发展思路,让岭上村绿水青山成为生产力、竞争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产业发展好,村民跟着富。村民郭立门因年龄偏大,外出务工没优势,赚钱的门路也窄了。自从村里的有机农业生态园建起来后,村“两委”班子积极联系,引导大家学习农业技术,推荐到有机农业生态园就业,在“家门口”获得稳定收入。
提及未来,闫宁荣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基地窗口、产品包装和乡村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户外烧烤、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地,为游客提供蔬菜配送、产品包装、果品采摘等配套服务,引领农户经营,实现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致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
产业联动 串珠成链
这些天正好是西红柿的丰收季。枣岭乡驮涧村一派忙碌:有的村民在地里采摘、运输有机蔬菜,有的村民在西红柿酱加工厂忙着熬酱、包装……
54岁的村民马旺德负责旱地蔬菜管理工作。每天清早,他和其他村民把成熟的西红柿摘下来送往加工厂。马旺德在菜园里务工已有三年多的时间,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在他看来,现在的日子就好比这成熟的西红柿一样红红火火。
马旺德的红火日子得益于驮涧村有机蔬菜全产业链的发展。2017年,驮涧村投资300余万元成立了乡宁县玉润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以西红柿种植为主,同时引进现代化设备,实现了农产品高效优产。每年一过7月份,西红柿酱加工厂就开始忙碌,来自驮涧村的村民经过专业培训都变身为“全能型师傅”。
与此同时,驮涧村与岭上村“组团式”联合发展有机蔬菜产业,为西红柿酱加工厂就近输送优质西红柿,产销一体,不愁销路。
“现在厂里每天能加工西红柿1200多公斤,包装约2000瓶。厂里的订单供不应求,主要是咱的原料好,西红柿整个生长周期绿色种植、口感好,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剂,好品质换来了好口碑。”西红柿酱加工厂负责人李晓玉告诉记者,“现在几十名村民跟着厂子干,收入很稳定,我们更得保证产品品质,端稳来之不易的‘金饭碗’。再过半个月,村里的梨果示范园又将迎来丰收,村民们又要进入下一轮的‘收获季’。”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枣岭乡党委书记邱肸靖表示,今年,枣岭乡紧紧围绕全乡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提质增效“特优产业”示范基地,全力打造“沿黄水果产业带”,致力建设黄河谭坪农业公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一产二产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营,实现集体、村民双增收,推动乡村振兴。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