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柴云祥)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临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园区(侯马)和洪洞龙马陆港型综合物流园合作共同体,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新体系”,临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我市将实施“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枢纽协同能力,突出多式联运功能,厚植产业联动优势,高标准建设陆港枢纽。
加快建设临汾陆港枢纽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我市的历史使命。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拓展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实施侯马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商贸基地、洪洞龙马智能综合物流园等项目。临汾陆港枢纽总投资131.24亿元,采取南、北两片区联动,“一体两翼”构建,“一体”是临汾陆港枢纽,“两翼”是南、北两个片区,南片区为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园区(简称方略片区)、北片区为洪洞龙马陆港型综合物流园(简称龙马片区)。
临汾陆港枢纽的发展定位是我国中部陆海衔接重要国际陆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大宗商品供应链基地、晋南枢纽经济发展新引擎,将立足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总体要求,以大宗商品国际多式联运为重要组织方式,推动临汾及周边地区物流与经济产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临汾陆港枢纽设置了九大功能区,方略片区共设置公铁联运核心区、保税监管服务区、跨境电商交易展示区、智慧运营中心四大功能区;龙马片区共设置煤焦仓储联运区、生产生活物资储备区、智能装备仓储区、集装箱和商品车联运区、公路港物流综合服务区五大功能区。两大片区均拥有铁路专用线,在铁路多式联运、大宗商品交易、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服务方面功能互补和业务协同,共同承载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创造枢纽经济价值。
我市按照“存量设施整合提升为主、增量设施补短板为辅”的基本原则,加快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存量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和运行效率提升,强化增量设施对于区域多样化物流运输需求的承载能力。目前,临汾陆港枢纽已完成投资74.79亿元。
其中,方略片区已建成项目有方略保税物流中心异地改扩建项目、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园区跨境电商暨医疗设备展示区/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停车场项目、山西陆港国际口岸多式联运项目等;龙马片区的洪洞恒富煤焦集运站铁路专用线已建成并投运,全长7.9公里,年发运量1250万吨,公路连接线(洪洞境内段)建成并投运,园区内已建有煤焦核心装卸区、煤焦公路联运区、集装箱多式联运区、集装箱功能区、煤焦仓储中心、综合服务中心等10大功能区。
市发改委主任张瑜庆表示,临汾陆港枢纽建设“一体两翼”南北联动,协同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竞相争先的生动局面。方略片区以申建综保区为牵引,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跨境电商、保税物流、供应链金融、数字贸易,促进新型贸易业态集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政策链“五链”耦合,打造更高水平创新发展新模式,是创新之翼;龙马片区,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创建能源保供新基地,构建供应链新赛道,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形成双循环新格局,是开放之翼。下一步将充分发挥临汾陆港枢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围绕临汾枢纽所营造的高效率、低成本物流环境,联动毗邻12个开发区为经济纽带,全力打造吸引力最强、产业关联度最高,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洪洞龙马陆港型国家级综合物流园负责人王强表示,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聚焦业务拓展,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枢纽经济,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新高地,为我市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依托临汾陆港枢纽在区域物流网络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作用,探索枢纽经济发展新模式,有效组织沿物流大通道产业的集约化集群化运作,进一步利用大通道高效串接工业品主要产地、集散地和消费地优势,参与通道沿线产业布局与分工合作,提高产业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全面融入国家大通道经济发展走廊,促进临汾及晋陕豫交界区域加快融入山西陆海通道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枢纽经济增长极。
责任编辑: 吉政